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艾灸養生的註意事項

中醫艾灸養生的註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側,後灸右側。

2.艾灸器點燃後不要懸掛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過熱,造成燙傷。如果懸掛時間過長,可以用手掌降低艾灸器的溫度後再繼續使用。每隔壹段時間就要把艾灸器敲出來。

3.每次使用兩三個灸條後,艾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脂,要用刷子清理幹凈,保持灸條通暢。

4.滅火時,只需按壓上彈簧部分,將艾灸器倒置,使艾灸棒滑入管內,停留10秒即可滅火。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洗手或用冷水洗澡。(1)施術者應認真、專註、細心操作。艾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操作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如需疤痕灸,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②臨床艾灸時要選擇正確的體位,患者的體位要挺直舒適,這樣不僅有利於穴位的準確選擇,也有利於艾炷的放置和艾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量,往往是根據艾炷的大小和灸的力度來決定的。壹般來說,初病體質強的艾炷要大而強。艾·Xi,久病不愈,體質虛弱,應該是又小又壯。根據施灸部位的特點,不宜在頭面部和胸部施灸。腰腹部艾灸,可大可壯;皮膚薄、筋骨多的四肢末端不要艾灸;肩膀和兩股厚皮和飽滿的肌肉應該大而結實。艾灸要結合病情來施。如果是風寒感冒,陽氣即將脫盡,沒有大鍋的艾灸是不行的;如果是外感風寒、癰痹,要適度掌握,否則容易導致邪熱內郁的不良後果。

④艾灸應用廣泛,既能益陽,又能傷陰。在臨床上,凡是陰虛陽亢、邪內壅盛、熱毒過盛等病癥,都要慎用艾灸。

⑤施灸時,不應在五官、心口區、血管大的區域等處施灸疤痕。,而且穴位要慎用。孕婦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

⑥施灸或溫針灸時,要註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對皮膚和衣物造成灼傷。在灸的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的距離,掌握灸量,避免灸量過大,造成灸傷。

如果艾灸後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揉就可以自然吸收。如果水皰過大,可用消毒針頭從水皰底部刺破,然後塗上龍膽紫液,並告知患者不要撓,幾天後可吸收愈合。。已化膿灸者,灸瘡化膿期應忌食酒精、腥味、刺激性食物,以防感染。如果有二次感染,要及時治療。此外,應更加重視艾灸治療,尤其是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⑦手術診室,應註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避免煙霧太濃,汙染空氣,對人體造成傷害。艾炷或艾條灸治療後,燃燒的艾條必須熄滅,以防再次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