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妳終於放下高考的包袱,真正去追逐夢想的時候,當妳終於離開熟悉的家庭生活環境,能夠獨立參與自己可能並不熟悉的群體和社會生活的時候,妳只是學習和單純的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當妳有機會學習理論並自己實踐時,妳終於有足夠的自由去處理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壹切,而不是承擔生活和學習中的壹切。在這樣壹個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大學裏,妳要面對學習和成長的是什麽?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命運”。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果態度明確,註意力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學習態度作為壹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來源於對大學的認識和理解。我們要堅決承擔起大學生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學習勇往直前的力量和熱情。
積極上大學,好好生活,好好學習。熱情負責,果斷負責,積極行動。這些都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二,提倡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自學。
知識經濟時代的壹個重要特征是知識更新比以前更快,新知識不斷產生,舊知識不斷被取代。所以,只有不斷的自我學習,才能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學會生活》(Learn to Live)的作者埃德加·富爾(Edgar Fuer)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來的報告中說:“只有全面的終身教育,才能避免過時的知識帶來的城市晉升和淘汰的不幸,有利於新工作的改變,彌補知識的不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二、學會自學,通過自學知道老師教的東西,通過自學獲得新的知識,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未來適應和進入社會的堅實基礎。
雖然大學不同於高中,高中只學習特定的知識,但是大學強調學習壹種思想,多角度考慮問題。
壹定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實踐。壹定要培養廣泛的興趣,並據此自主學習。其實上了大學,妳會發現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和視角。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總是拘泥於固定的思維模式,不要做教科書和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勇於創新,善於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真正激發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這是自學的表現之壹。《禮記》說,“讀書而無友者,孤陋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我們主動咨詢老師或者推薦課外參考書,方便我們在課堂上的學習。事實上,不僅資深教授、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他們的同學也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壹樣。只有互相幫助學習,才能共同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身邊都是好老師和能學習的朋友。通過大膽提問,與同學、老師討論,我們可以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並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