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保健方法
方法:補脾經300 ~ 500次,揉腹3 ~ 5分鐘,按摩足三裏50 ~ 100次。捏脊3次,捏3次,提1 ~ 2次。
作用:以上四種手法統稱為小兒推拿保健四法。該組合物具有調節陰陽、調和氣血、調和臟腑、強身健體、促進發育的作用。常作為兒童日常保健按摩,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或病後脾胃失養的嬰兒。
註意事項:壹般在早上或飯前,每天1次。急性感染期可以是暫時的,然後是恢復期。可以用爽身粉或者保濕油作為介質。
操作:
1.小兒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肋面分別為脾經、肝經、心經、肺經、腎經。順著拇指的肋狀表面,從指尖直向指尖推。或者旋轉推動拇指遠端的肋面就是健脾經(如圖1)。補脾經有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
2、揉腹是指用手掌揉孩子的腹部3-5分鐘。揉腹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
3.足三裏位於膝蓋下3寸(相當於兒童四指寬),脛骨外側1寸(相當於兒童中指寬)(圖2)。按壓足三裏有健胃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的作用。
4.脊柱穴位位於背部中線,頸部到骶尾骨的連線上。食指和中指在前,拇指在後,捏脊穴3-5次,就是捏脊。每三次提背,即捏三次,提壹次法(圖3)。
固表止汗四法
操作:
1,順著拇指的肋面,從指尖直接推至指根,或者旋轉拇指的肋面為健脾經絡。
2.順著無名指末端的筋面,從指尖直接推至指根,或者以旋轉的方式推無名指末端的筋面,就是補肺經絡。補肺經有補肺氣的作用。
3.順著小指遠端的筋面從指根直接推至指尖,或者旋轉指遠端的筋面,就是補腎經(註意是指直接推根至指尖),300次。補腎經有補腎、健腦、溫下元的作用。
4、腎的頂端,也就是小指的頂端。按孩子小指頂端,就是腎頂。揉腎可以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功能:以上四手結合,可益氣固表,止汗止汗。用於自汗、盜汗、多汗。
註意事項:自汗或多汗壹般在早晨進行,盜汗可在睡前1小時進行。壹天壹次。外感和發熱時可暫停。可以用爽身粉或者保濕油作為介質。
通便四法
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在臍旁2寸(約嬰兒兩指寬)的位置揉捏舒天(如圖4)。揉舒天可以調理大腸,理氣消積。
2、揉腹部(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面從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部自上而下推直線,即七骨下推(如圖五)。推倒七骨可以瀉熱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摩擦尾椎的骨端,即摩擦龜尾(如圖6)。揉甲魚尾巴可以調理督脈的經絡之氣,調理大腸。
作用:四種方法都有通便的作用。適用於小兒便秘。
註意:壹般是飯前。壹天壹次。可以用爽身粉或者保濕油作為介質。
外感病治四法
操作:
1.雙手拇指從眉心處向發際線前方推,即為開天門(如圖7)。開天門有祛風解表、開竅安神的功效。
2.雙手拇指沿眉毛上緣向兩側推至眉梢,即為推宮(圖8)。推坎宮有發汗解表、醒腦明目的作用。
3.用拇指和中指按揉兩側眉心和眼角之間的太陽穴,以運化太陽(如圖九)。移太陽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作用。
4.耳後高骨位於耳後發際線處。乳突後緣在軟骨下高陷處(如圖10)。揉耳後高骨,可祛風解表。
功能:四法合用,可祛風解表,止頭痛。用於風寒、風熱感冒。
註意:外感發熱時可用,次數不定。高燒的人壹天兩次是可行的。風寒感冒可以用洋蔥和姜水作為媒介。風熱感冒可以用清水作為介質。加強發汗和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