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10
浙東多山,名山眾多。其中,天目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壹曲《夢裏登天目山》而聞名天下,使天目山成為後世文人無限向往的神奇仙境。然而,就是這樣壹座神奇的山,卻在接下來的1000年裏沈寂了,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滾滾煙塵中。
抱著遊遍名山大川的心思,從紹興出發,經嵊州,過屯溪,入新昌界。沿途的山多而壯觀。途中經過壹條古驛道,從會稽開始,全長90裏。從嵊州黃泥橋進入新昌,穿過斑竹長街、灰樹嶺石階、天目寺到冷水坑的山路,穿過桃源穿過天目寺,到達關嶺。它是由金代詩人謝靈運開創的,所以它也被稱為“謝鞏崢”。據說李白就是從這裏夢到天目山的。這條古驛道上有許多歷史遺跡,如劉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馬悔橋等。驛道上殘存的店鋪和關嶺店鋪,也能展現出古驛鋪的舊貌。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開始下毛毛雨,山峰被雲霧籠罩,群山變成了靛藍色。天目山,以“王太後”命名,是越南東部壹個美麗的地方。據說登山者聽到了神仙天母的歌聲,因此得名。進入如臯,便是新昌城主峰天目山。天目山由主峰、北鬥尖、滇雲尖、細尖、大尖等山峰組成。這是壹個起伏的宏偉的群峰。望山腳下,天目隱於雲霧霓虹之中,峰巒險峻。擡頭如望天,又似墜入仙境,呈現出瑰麗多變的奇景。誠如李白所言,“直線上天,其峰頂入天,頂上五聖峰,影貫神州。屋頂有18000英尺高,就在這壹點上,開始轉向東南方向。”在李白眼裏,天目山比巍峨的五嶽更加挺拔,就連壹萬八千尺的天臺山也會俯身跪拜在天目山腳下。
天目山在眾多名山中很低調。入口處沒有高大的拱門。從茹嶴自然村進去,沿著不太寬的盤山路,兩邊是險峻的懸崖,茂密的森林。“千巖轉不定,花誘我,巖舒我。壹天突然結束。熊、龍、山河驚濤,驚林撼山。”山裏有很多滑石,尤其是在雨天。每當山石滾下山坡,聲如熊吼龍吟,在山谷間震動,令深林震顫,樓頂驚擾。
千百年來,天目山沒有經過人工開發,基本保持了自然景觀,尤以瀑、潭、雲、石著稱。溪中怪石多,瀑潭重疊,山上瀑布多而奇,有虎嘯瀑、五瀑。有許多奇怪的水池,如吉吉潭、四角潭和大龍潭。其中兩個很奇怪。壹個是“大洲潭”,因為瀑布很深,水花四濺,看起來像壹鍋剛煮好的粥。另壹種是“落水”,瀑布泉水從高達30米的墻壁上突然湧出。經過幾千年的侵蝕,山澗裏的壹些堅硬的巖石變成了農民的菜肴:臼、木勺、面棍、磨盤。有些像動物:獅子、老虎、貓和狗。山澗中的水,穿過無數巖石,奔湧而下,恰似馬立克奔騰,其勢蔚為壯觀。
"陽光普照的海洋中途,神聖的公雞在太空中啼叫."天下起了大雨,我們小心翼翼地把車開到半山腰。天氣不好,我們在雨中遊泳。不幸的是,我們看不到太陽從海上升起,也聽不到野雞的叫聲...
天目山海拔很高,主峰直指雲端,因常年有白雲在山頂出沒而得名。走在山間,周圍雲霧繚繞,仿佛進入了夢境。回頭看爬山,山很小。北部有兩座山(大尖和薄尖),南部有王輝、牛骨和萬年山,西南部有蓮花峰。
天目山也被稱為道教的福地。相傳道教有36個洞天,72塊福地,都是神仙居住和休閑的地方。世人認為天庭之地吉祥、吉祥,充滿敬仰之情。隱居修習道教的人喜歡住在幽靜的山林裏,所以選擇有童話的地方,這樣可以吸取仙風,使道園融化。歷代以來,天目山已無道士夫婦居住,香客絡繹不絕。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山水的勝景。
“洞穴石葉,天坑中的發泄。壹個無法穿透的陰影,但現在太陽和月亮照亮了壹個金色和銀色的露臺。穿著彩虹的衣服,乘著風,所有的雲的女王來了,壹個接壹個地下來。以虎為琴者,以鳳為舞者,壹排接壹排,如麻地,排列著仙女的形象。”在李白的夢裏,壹聲驚心動魄的熊長歌過後,頃刻間,“山山崩塌,毀於壹旦”,這裏出現了壹個“在天坑裏發泄”的神仙世界。“雲王”身披彩虹,駕長風為馬,虎為其鳴,鸞為其駕,來到仙山盛會。如此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不禁吸引我們加入其中...
“我壹動,我的靈魂就飛起來了,突然驚起來了,長長的。我的枕頭和席子,是我曾在其中迷失的雲朵。”
仙境突然消失了,夢幻漩渦破滅了,詩人驚恐地回到了現實。此時,我們也回到了山腳下,回到了人間,結束了這段尋夢之旅。撣去浮塵,收拾行囊,準備下壹個名山——天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