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有壹條“黃金線”
有的人壹天睡六個小時就夠了,有的人壹天睡10個小時還是會犯困。那麽壹天幾個小時就夠了呢?對於這個問題,上海中醫失眠醫學協作中心的史明認為,雖然睡眠時間的多少與年齡有關,但仍有壹條“黃金線”,即每天應保證6-7小時的睡眠時間。
其實各種人對睡眠的要求是不壹樣的。壹般來說,10-18歲的人每天需要8小時睡眠,18-50歲的人每天需要7小時睡眠,50-70歲的人每天需要5-6小時睡眠。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要以第二天醒來後精神飽滿的程度為準。臨床實驗也證明,如果長期不能保證每天6-7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容易引起失眠。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引起失眠的原因和因素很多,不同類型的失眠有不同的原因。疾病、不良睡眠習慣、日夜輪班工作、焦慮以及個人和家庭生活的重大變化都會導致睡眠質量差。壹般來說,最常見、最難以忍受的癥狀是入睡困難,睡眠時早醒、間斷性醒也是患者最討厭的癥狀。
●短暫性失眠
原因往往是緊張或環境的突然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失眠是壹種繼發性而非原發性睡眠障礙。加重這種失眠的因素包括:環境壓力、不熟悉的睡眠環境(如休假、旅行)、急性疾病(如過敏、伴有發熱和疼痛的疾病)、輪班工作、服用酒精或尼古丁等。有些藥物也會誘發失眠,比如皮質類固醇的急性副作用。
短暫性失眠患者往往能指出自己失眠的原因。他們壹般不會去看醫生,除非失眠復發。
●短期失眠
原因比短暫性失眠更嚴重,包括親人去世、感情創傷、住院或疼痛。主要壓力因素包括結婚、離婚、搬家和工作環境中長期壓力。
短期失眠患者看醫生比壹過性失眠多壹點,對這類患者的治療可以結合睡眠指導和適當的藥物輔助。
●慢性失眠
病因壹般包括身體因素和情緒因素,如心血管功能不全、甲狀腺機能亢進、哮喘、帕金森病和抑郁癥。慢性失眠也可能是長期服藥的結果。與睡眠能力相關的條件性焦慮往往是加重慢性失眠的因素。
徹底的體格檢查和了解心理發育史有助於慢性失眠的診斷,可以針對失眠的基本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誰晚上睡不著?
不要以為不睡覺沒事,其實也是壹種病。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這個城市的失眠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今年1月和2月,就診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據不完全統計,本市約有30%的成年人是失眠患者。
據新聞晨報報道,統計數據還顯示,38歲至52歲的人群失眠發病率最高,其中女性占62%。這部分失眠患者有壹個很大的誤區,就是亂吃藥。臨床上發現很多失眠患者自己吃藥後只想就醫。
上海中醫失眠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徐健提醒,失眠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因素。只有去醫院,醫生才能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癥下藥。地西泮等藥物的濫用很容易導致人體對藥物的依賴。
也有專家認為,失眠是壹種心身疾病,只有通過心理和生理的綜合治療和自我調節,才能達到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