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粥在4000年前主要用於食用,2500年前首次入藥。《史記·扁鵲臧宮傳》記載,西漢名醫淳於髡用“霍奇粥”治療王琦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寫道:服用壹段時間的桂枝湯,飲壹升多熱粥助藥,就是有力的例證。
在中世紀,粥的作用是將“食用”和“藥用”高度融合,進入具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面。
宋代蘇東坡寫了壹本書說:“夜饑時,吳勸君食米粥,雲能推陳出新,益膈胃。”。粥又快又美,喝完粥睡覺也很奇妙。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也極力推薦吃粥養生,認為可以延年益壽。他曾寫過壹首詩《吃粥》:“天下人皆是年長者,而我卻沒有意識到,目前我要向人民學習,只向神靈吃粥。”由此,世界對粥的認識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可見,粥和中國人的關系,就像粥本身壹樣,又濃又粘。作為壹種傳統食物,粥在中國比在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重要。
擴展數據:
健康食品:
1.三餐不能總喝粥。
這個錯誤是老年人經常犯的。適當吃粥確實有好處,但是不能突然喝。粥是流質食物,在營養上比同體積的米飯差。而粥“不飽”。吃的時候覺得很飽,但是很快又餓了。長此以往,老年人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所以喝粥也要註意營養均衡。把粥煮得稠些,配葷菜吃,或者在兩餐之間吃點零食等。,可以補充能量。
2.冰粥不可取。
冰粥是夏季的熱食,但不適合感冒體弱的老人和小孩。冰粥喝多了,不僅會堵塞人體的汗毛孔,還會使代謝廢物難以排出體外,還可能影響腸胃功能。
3.糖尿病人要適量喝粥。
糖尿病患者壹般更容易餓,而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人很容易吃得快又想吃;粥本身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身體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波動過大。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壹次壹小碗。
4.胃不好的人少喝酒。
很多人認為粥養胃。但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因為不用細嚼粥,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分泌可以幫助消化的物質;而且含水量高的粥,進入胃後會稀釋胃酸,加速胃的擴張,使胃運動緩慢,同樣不利於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能總是喝粥,而應選擇其他易於消化吸收、細嚼慢咽、促進消化的飲食。
百度百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