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摘自《黃帝內經-屈立民》壹書

摘自《黃帝內經-屈立民》壹書

治病,必須把裏面的病邪全部清除,才能補充營養。所以治病有個原則,就是妳壹定要“發展”,發展壹個病,帶著病走。如果所有的病都治好了,人肯定有壹個階段,就是“虛”和“軟”,但是沒有病,剩下的就靠吃和鍛煉,然後力氣和肉就慢慢長出來了。

所以治療壹個病,要先放,再補。壹定要先宣傳,千萬不要壹上來就瞎編。不是空的,就補不上。沒有消化吸收的能力,是無法彌補的。

在夏季至日的這壹天,還有壹種養生方式,那就是艾灸。壹般來說,夏天至日上艾灸治病;冬季至日艾灸,健康。

艾灸現在在中國大陸很流行,但是我們應該註意它。比如血虛者慎用,女性經期、孕期慎用。

夏季至日的日子,基本上前後四天,加上夏季至日的日子九天,艾灸可以治療許多疾病。

夏天的至日灸是為了治病,冬天的至日灸是為了養生。現在按摩院的艾灸都是用艾條,叫做熏灸和掛灸。熏蒸灸在哪裏?夏季至日灸基本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穴位,稱為中脘和關元。

中脘穴,在哪裏?我們先找出我們所說的劍突,也就是胸部兩根肋骨的交界處,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也就是中脘。很多人這裏比較辛苦,跟抑郁和暴飲暴食有關。妳最好每天晚上睡覺前按這裏,會打嗝放屁。久而久之,脾胃就會舒服很多,脾胃更好,全身更好。

因為胃是生氣和流血的地方。很多貧血的人總是先找藥。西方治療貧血總是讓妳補鐵,但往往收效甚微。最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的是米飯,而不是鐵和鈣。

想要氣血充盈,必須從吃開始。說到補氣,有的人喝黃芪水,不僅不能補氣,還可能混淆氣血。其實藥管不管用,都在配伍上。氣為血之帥,始終與精血同在。只補氣不補血的人會頭暈。中醫要補氣血的話,處方藥的用量也有講究。

古時候是配方不通火,就是我可以傳給妳,但是不通火。所謂的熱度是什麽?是劑量的問題。發件人不火,就是不告訴妳劑量。其實劑量不過關也沒什麽不好。劑量壹般取決於患者的體力。但張仲景的《傷寒論》是壹劑,所以真的是慈悲聖人。比如我們都知道當歸入肝經補血,黃芪入肺經、脾經、心經補氣。這只是常識。其實是黃芪有獨特的補血功效。因為氣是無形的,血是有形的。有形的血不能很快生出來,但無形的氣壹定要生出來。所以當歸用的黃芪可以幫助當歸生血。如果要補血,黃芪的用量要比當歸大壹倍,也就是要補血,首先要補氣,增加氣的強弱。補血的東西雖然少,但只要氣往上,血就能動。如果要補氣,還必須用補血的藥物。當妳用當歸、人參補氣的時候,氣血充盈,氣機旺盛。這就是中醫配伍的妙用。

艾灸可以治療中焦的所有疾病,如腹脹、哮喘、嗆咳、吃不下飯、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因為胃經主要走向面部)、胃痛,甚至癲癇。由於中脘屬於任脈,又是足陽明胃經的拉門穴,也是八穴之壹(腑會中脘,即六腑之根為中脘),故此穴可治脾胃諸癥,髕骨軟骨軟化癥(胃經歸膝),再灸中脘穴可迅速恢復脾胃功能。

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多種下焦疾病。關元穴掌管宮室精室,是元陰、元陽隱藏之地,丹田之門,故稱關元穴。這個地方是男藏精女藏血的地方,也是養小腸的穴位。艾灸會刺激陽氣,即增加消化功能;艾灸,陰氣長,就是吸收的營養多。陽為氣,陰為血,所以補氣補血會導致虛損。

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如大小便失禁、腹瀉、便秘、尿頻、遺尿、遺精、陽痿、白濁、閉經、不孕、閉經、便血、血尿、腹內瘀血等。醫師徐淩泰雲說:“哮喘不灸不能根部雕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哮喘。沒有艾灸是不能去根的。

事實上,在所有節氣中,最好的健身方法就是休息,所以夏季至日真的應該是壹個假期。

艾草的第壹個特點是熱。其熱能驅鬼,病為鬼。艾草的第二個特點是通靈能力強。古書上有記載,怎樣在沙漠中找水?只是點燃艾草,然後環顧四周。哪裏有煙,哪裏就能知道哪裏有水,因為艾煙經過的地方就是水道。這種通靈力表現在身體上,就是疏通經絡。不要怕買過期的艾條。保質期越長,艾條越珍貴。老艾攆舊鬼,新艾攆新鬼。

二是自然灸。夏日至日的中午,找個露天陽臺,把艾條鋪在地上,光著身子趴下,找人幫忙把艾條鋪遍全身,直到出壹點汗。這個方法很涼,很提神。專治關節痛,產後風等。但起床後不要吹,最好擦幹身體再開始。

為什麽夏天至日艾灸可以治大病?因為夏季至日是陽多陰少,所以要靠陽來驅邪。讓我問妳壹個問題。是夏天的至日灸疼還是冬天的至日灸疼?肯定是夏天至日灸特別疼,因為夏天至日氣血都在體表,所以特別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