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讓很多人向往。即使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也有人模仿陶公。
20年前,北京大學校長王青松隱居在京冀交界的深山裏。為了建造壹個2500畝的樂園,她在11年裏花了350萬元。
王慶松元畢業於北京大學,國家政治系79級學士,法律系83級碩士。他記憶力超強,壹本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他看壹遍就能背下來。並且記住電話號碼,他壹天能把500個電話號碼放在正確的地方。
幸運的是,他畢業後留校任教,前途壹片光明,並很快與他的女學生張梅結婚。然而在2000年,他放棄了所有的職務,和妻子壹起退隱山林。
當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自己的選擇。學生和老師誤以為失蹤,家長告訴外人出國了。
20年過去了,王青松夫婦怎麽樣了?為什麽他們放棄了所有的工作,退休到山裏去了?
壹、北大學霸與妻子隱居深山。
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陽新安縣的壹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農民。然而,王青松特別好勝,學習非常努力。1979考入北京大學國家政治系,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他選擇了留下來教書。
王青松的壹切都令人羨慕。壹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生活。
因為從小習武,在1985“保健熱”期間開始在北大教保健。沒想到,養生不僅給他帶來了名氣,還帶來了財富。
後來法務部看他影響大,讓他給部門創收,還允許他在外面開了壹周的衛生課,每人收費10元。沒過多久他就賺了很多錢。
他的妻子張梅是當時來健康課堂看熱鬧的學生之壹。她剛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比他小12歲,長此以往,她愛上了他,結了婚。
然而,王青松結婚後,沒幾年就和妻子隱居到山裏去了,這讓很多人感到非常驚訝和遺憾!
2000年,他們住在京冀交界附近的深山裏,花20萬元租了2500畝地,與世隔絕。
第二,為什麽王青松和他的妻子隱居到山裏?
同為北大教師的王青松和張梅前途光明,但他們為什麽放棄這麽好的工作,選擇隱居山林呢?
據王青松後來告訴記者,只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為兒子尋找壹個無汙染的生活環境。
其實這只是原因之壹,還有壹個原因是他們當時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了壹些問題和挫折。
1990後,報考了哲學系唐先生的博士學位,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單科和總分都得了第壹,但令他吃驚的是,學校拒絕接收他。第二年他不願意轉到法律系,結果還是很優秀,沒有被錄取。他說:“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壹只風箏,被幾萬根線拉著,永遠飛不高。”
幾乎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他老婆身上,因為學校評職稱,五年不評講師。後來學校也要求老師學計算機。她非常厭惡機器,所以幹脆辭職了。
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最終遵從內心的指引,決定離開北大,承包2500畝荒山,與世隔絕。
第三,目前情況如何?
兩個北大老師不去教書,卻來村裏種地,讓村裏人覺得這對夫妻腦子有問題。為了尋找壹個更安靜的棲息地,他們深入山區。
王青松夫婦承包了2500畝土地後,在原有基礎上開墾了40畝耕地,種上了玉米、高粱、芹菜、大白菜,還有壹些桃樹、杏樹、棗樹、蘋果樹等。,又養了壹些豬,幾十頭牛,幾十頭騾子,幾百只黑山羊,形成了壹條純天然的生態鏈。
他們在山裏自給自足。就連洗衣服、洗手、刷牙都不用洗衣粉、肥皂、牙膏,而是用草木灰、皂莢代替。吃飯的筷子是用稻草制成的壹次性筷子。
在他們隱居山林期間,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壹家人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
但是在2011,王青松開始回歸社會。原因是為了他們兒子的教育,兒子7歲,要開學了。
還有壹個原因是,他們當年進山以來,花掉了350萬的積蓄。在過去的11年裏,他們基本上只花錢沒有收入。要維持正常運轉,他們至少需要10名農業工人,每年花費25 ~ 30萬元。
所以,為了將來繼續活成“桃花源”,王青松希望在未來三年回報社會,把他們的無公害農產品推向市場。他還說他想寫壹本書“為了諾貝爾獎”。
四。結論
我問余住在藍山是什麽意思,笑而不答我心。桃花漸開,又是另壹個世界。
王青松夫婦選擇了安靜的鄉村生活,他們不想要任何世俗的禮儀或壹絲灰塵。但是,他們想放下壹切欲望、名利、煩惱,去追求人生的真諦,卻最終無法離開這個社會。
妳認為王青松和他妻子的故事怎麽樣?歡迎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