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涼腎陽,早臥晚穿寒衣。
八段太極曬太陽,保護心腦。
溫腎補腎,板栗、腰果、丹參、山楂血粘度下降。
中國2021年天文日歷顯示,10月22日110: 34將迎來“小雪”節氣。
“小雪”和“寒不深雪不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
中國古代把小雪分為三個階段:“彩虹消失時;二是天氣上升,大氣下降;三次受阻,成冬天。”
此時太陽陽氣上升,大地陰氣下降,天地不相合,於是天地受阻,轉入嚴冬。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時候就要順應天氣,根據自然變化調整自己的狀態,達到養生的目的。
小雪藏得很深,滋養陽光。
《黃帝內經》記載,冬三月,謂閉藏,水冰結,不擾太陽。如果妳早睡晚起,妳必須等待太陽.....否則會傷腎。
小雪季節,自然界的陽氣趨於隱蔽,壹切活動趨於停止。人對應天地,人體氣血由表及裏匯聚,精、氣、神趨於潛伏,人體新陳代謝變慢。此時應順應自然采藏之勢,故小雪期養生關鍵在於“藏”與“暖”
養生要順應天氣,只有適應外部氣候變化,人與自然才能達到和諧統壹。根據氣候變化,小雪養生可以從“兩清壹防壹補”入手。
清心火
冷空氣壹到,人就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沒來得及清虛火就裹在身上了。再加上天氣幹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人體肺火,出現咽幹、熱咳、痰中帶血、口幹口苦、大便幹燥等不適癥狀。這些都是內火的表現。
為了防止過度溫熱引起“上火”,可以適當多吃壹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物質具有解熱、清熱、潤燥、消除疲勞的作用。
在小雪季節,人們可以選擇芹菜、生菜、萵筍、苦菊等苦味食物。這些食品具有抗菌、消炎、提神、清熱、潤腸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
這時候也可以試試吃生蘿蔔和熟梨。梨潤肺清熱,滋陰生津。對於燥熱咳嗽的患者,熟梨也有止咳的作用。生蘿蔔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熟蘿蔔則往往益脾胃,助消化降氣,但要註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吃生蘿蔔。
清郁
小雪節氣,天氣寒冷陰沈,光照較少,霧霾不斷,此時容易引起或加重抑郁癥。
大家要調整心態,靜下心來,保持心態平和,調整身體,減少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心胸開闊,保持良好的心情,促進身心健康,有效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清代醫學家吳尚認為“看花解悶,聽歌解憂,不如吃藥”。
中醫壹直非常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經常曬太陽有助於促進人體陽氣,尤其是在冬季,因為自然界處於“陰盛陽衰”的狀態,人也不例外。冬天經常曬太陽,可以強化人的陽氣,溫暖經絡。
防風防寒
小雪節氣是寒潮發生頻率高、冷空氣活動強的節氣。六淫(風、寒、熱、濕、燥、熱)中,感冒的寒邪在冬季最為重要。
普通感冒:“風為陽邪,其性疏泄,易攻陽位”,也就是說,普通感冒侵襲身體,可使身體疏泄開,表現為汗出、陰風;普通感冒多侵犯人體的上部、肌表、肺、背部等陽氣部位。特別是“頭為諸陽經之會”,是諸陽經匯聚之地。不能受寒,壹旦受風就會影響心腦血管,引起血壓波動。
寒邪:“寒為陰邪,易傷陽,陰盛則陽病”。“寒”是陰盛的表現。寒邪傷人後,身體的陽氣會奮起反抗,但如果寒邪過盛,陽氣不足以驅除寒邪,反而被寒邪侵害,即“陰盛則陽病”。
如果寒邪侵入肌表,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鼻塞、鼻清等癥狀;寒邪侵入脾胃,就會出現寒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寒邪入侵心腎,就會出現畏寒肢冷、清谷、小便長等癥狀。
因此,在小雪季節,要註意防風防寒,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出門壹定要註意戴帽子,保護太陽的精神。另外,晚上睡覺前,可以適當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睡眠質量。
補益肝腎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著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不同季節需要保養的臟腑也不同。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季養肝,夏季養心,長夏養脾,秋季養肺,冬季以養腎為主。
冬季人體陽氣聚集,氣血偏向內,所以皮膚致密,水分不易從體表漏出。腎臟和膀胱氣化後,除了壹小部分變成津液,遍布全身,大部分分化成水,尿液灌入膀胱,無形中增加了腎臟的負擔。
《九針十二緣起》說:“腎亦起於太溪穴。”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此穴有助於滋陰補腎,壯陽壯腰。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在滋陰的基礎上,適當益氣壯陽,切忌補熱之品。要經常吃壹些黑色的食物,包括黑豆、紫米、黑花生、黑芝麻、黑小米、黑木耳、香菇、紫菜等。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抗衰老、防癌的作用,尤其是滋補腎經。
小雪的健康禁忌
1
冷天不要關門。
在冬天,人們往往最關心的是室外的溫度,而忽視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室溫過高,濕度過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容易導致疾病。
冬季室內保濕,除了每天在地上灑壹些水,或者用濕拖把拖地增加濕度,還可以在散熱設施附近放壹盆水,讓水分慢慢蒸發,保持室內空氣濕潤。另外,在房間裏養幾盆花草或者買個加濕器,也可以調節室內濕度,讓室內充滿新鮮空氣。
2
早上起床太早是不容易的。
小雪前後記得在日常生活中“養陽氣”。人要適當早睡,同時早上也不容易起得太早,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到太陽升起,陽氣增長的時候,這樣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的隱藏和陰精的積聚。
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人來說,最好把鍛煉安排在日出後或下午,而不是越早越好。由於現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外出時要註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講究補品。
進補需要分寒熱。
冬季進補是人們固有的觀念。其實小雪後的飲食需要區分寒熱。臉紅血熱、臉紅血粘的人不宜吃溫熱的食物;血熱者宜食寒性食物,血粘者宜食平性食物。
背寒腎陽虛、四肢冰冷、肝陽不足、血性不熱不稠者,可適當吃溫性食物;肝腎陽虛、有飲酒習慣的人可以適量飲酒,白酒、黃酒要加熱。天冷喝冷飲會傷血。
註意每天飲食清淡
壹旦日常飲食不當,就會導致人體的疾病和早衰,而且會使體質變差。尤其是容易抑郁的人,更要註意飲食調養。
脾臟本身就是最怕過度思考的器官,再加上飲食攝入不當,會非常傷害脾臟。所以建議容易抑郁的人壹定要吃壹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紅柿、紅蘿蔔、黑木耳等。,同時也要吃壹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強體質、補氣補血的食物。
冬天天氣變得幹燥,很多人會出現口幹、皮膚幹燥的癥狀。選擇清淡飲食有助於應對幹燥。
冬天因為氣溫比較低,很多人喜歡吃火鍋等熱食來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但人體經常會因為室內取暖、衣物過緊而上火,內熱無法消散,不宜大量吃肉。葷素比例最好是1: 5,多吃清火祛濕的食物。適時吃壹些清涼的零食也是不錯的冬季正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