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經四穴,滋腎養發湧泉穴位置:位於足底前三分之壹中央。它是腎經的第壹穴,也是人體長壽的重要穴位。《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泉,泉滿於心。”意思是說,腎經之氣就像源頭之水,來源於足,傾瀉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因此,湧泉穴在人體健康、疾病預防、治療和保健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太溪穴位置:足內側、內踝後部、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它是足少陰腎經的失穴和原穴。輸穴是古代醫書記載的“惠陽九穴”之壹,能明顯改善腎功能。原穴是腎的原始之氣所居之處。這個穴位可以源源不斷地滋養人體的腎水。想要滋陰補腎,修復先天基礎,必須從腎經入手。太溪穴也是腎經的源頭,能激發和調動機體的原動力,儲存在湧泉穴,作為健康的基礎。
趙海穴位置:足內側,內側踝尖以下凹陷處。它屬於奇經八脈中的銀翹,與足少陰腎經相交,足少陰腎經是八脈相交的重要穴位之壹。具有滋腎清熱、調理三焦的作用,既能滋補又能清熱。觸摸此穴,既能調理陰橋脈,又能調理腎經。
雙通穴的位置:足內側踝尖上3指寬,跟腱前方。復六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經穴,是腎經通氣之地。從字面上看,“回滑”就是讓水重新流動,也就是氣血重新流動。
穴位* * *要做到這壹點,用手指按壓穴位,或者食指和中指的關節。用力按壓穴位。用手指或手掌在稍大的範圍內摩擦身體特定部位的表面。推: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直線來回”或“圓弧方向”推。揉捏:用手指或手掌按在穴位上,輕輕畫圈揉捏。
按壓穴位的頻率和呼吸方法
持續按壓5-10秒,按壓時呼氣。慢慢放松,吸氣。休息2-5秒,然後再按。每次重復5-10次,早晚各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