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鯽夏鯉”,立冬後,鯽魚肥美可口,是家裏餐桌上的壹道好菜。
中醫認為鯽魚能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厭食、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後缺乳癥、痢疾、便血有直接或輔助作用。
鯽魚可以紅燒、曬幹、蒸熟、做成湯,但燉肉最常見。說起燉肉,鯽魚有三個好夥伴,就是白蘿蔔、豆腐、冬筍。用它們分別燉鯽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
需要提醒的是,鯽魚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人。感冒發燒期間不宜多吃鯽魚,陽虛內熱癥狀者不能吃。
2、小黃魚
農歷十二月的小黃魚,肥嫩,入口即化。黃花魚肉質細嫩,骨頭少,自古有“猥瑣金鱗軟玉膏”之稱。
中醫認為,黃花魚具有和胃止血、補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的功效;對婦女貧血、失眠、頭暈、厭食、產後虛弱有很好的療效。
優質黃花魚色澤金黃,有光澤,鱗片完整,肉質緊實有彈性,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鰓呈鮮紅色或紫色,鰓清晰。無異味。
如果要儲存新鮮的黃花魚,先去內臟和魚鱗,擦幹水分,放入保鮮袋,放入冰箱冷藏2天。它可以在冰箱裏保存很長時間。
3.草魚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血液循環,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經常食用有抗衰老、美容的作用,對腫瘤也有壹定的防治作用;對於身體虛弱,食欲不佳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草魚和豆腐同食,有補中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和兒童骨骼的生長有特效,可作為冠心病、高脂、兒童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缺乳等患者的食療菜肴。
4.鰻
寒冷的冬天,貧血的人很多,要註意補血。專家表示,鰻魚有補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貧血。黃鱔對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中醫認為黃鱔性味甘、溫,歸肝、脾、腎經,具有補氣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的功效。
黃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並含有鈣、磷、鋅、銅、錳、鉀、鎂等礦質元素。而且黃鱔富含硒,含有黃鱔等結合蛋白成分。鱔魚還適用於產後失血、血氣流失,或大手術、大病後,體力不支,五臟虛損,動則喘息,面色蒼白,多汗心悸,腰膝酸軟的婦女。
5.帶魚
冬天的帶魚最胖最漂亮。據專家介紹,冬季是帶魚的捕撈季節。這個時候帶魚準備越冬,體內脂肪堆積,所以肉厚油多,味道特別好。帶魚是壹種常見的魚類,能滋養內臟,對壹些脾胃虛弱的患者有很好的護理保健作用。
該魚肉質細嫩肥美,味道鮮美,中間只有壹根大骨頭,食用方便,可鮮食、鹹食、凍食。帶魚腥味很重,可以用白酒去腥,比料酒好。
6.銀鯉
鰱魚是冬季養胃的最佳選擇,用於緩解胃痛,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特別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胃寒疼痛或慢性胃炎。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易脫落等有療效。是壹種溫中益氣、暖胃潤膚的保健食品,特別適合冬季食用。
豆腐水煮魚是很好的搭配方式,兩種高蛋白食物的氨基酸相輔相成。鰱魚頭煮豆腐可以養胃禦寒。
7.桿
鱸魚有越冬習性。在江浙壹帶,從6月5438+當年2月到次年3月,鱸魚不吃東西,只靠體脂儲存的能量生存。冬天鱸魚只能減脂不能減肉。冬天養殖場停止投餵,水質更清,魚的腥味更淡,味道更鮮美。
鱸魚富含可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煙酸、鈣、磷、鉀、銅、鐵、硒。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和胃、滋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季鱸魚肥美宜人,白肉如雪,魚肉細嫩,是品嘗鱸魚的最佳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