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先把身心歸零,然後壹切從頭開始。......
不管學太極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修心養性,還是防身防身,無極樁都是壹切動作的基礎,是太極拳的第壹個入口!
也許妳只練無桿樁,妳會有很大的收獲!
下面詳細講解無桿樁練習的四個步驟。如果妳願意自己去做,請仔細閱讀下面的文字並去做,否則妳不必在這裏浪費時間。
如上圖所示,兩腳平行站立,腳外側與肩同寬,為平行步。古語有雲:頭是穹形,腳是腳踏實地。人立於天地之間,天地三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壹。
註意雙腳受力均勻,不要刻意將重心放在腳掌(容易導致前傾)或腳跟(容易導致後傾)或兩側,而是讓雙腳重心落在腳弓下方,讓雙腳整個腳掌受力均勻,符合人體自然生理結構。
頭頂百會穴微上推,使後腦勺微上伸,下頜微內收。如果下頜過於後縮,會導致頭部前傾(像是謙卑),如果下頜不後縮,會導致頭部後傾(像是傲慢)。不卑不亢是太極之道。
舌頭輕輕碰到上顎,口腔內自然產生液體,妳舔舔就可以了。
用眼睛直視遠方,其余的目光遍布妳的視野,但不要聚焦在壹個固定的點上(妳看到的壹切不過是光線在視網膜上的投射,不必刻意賦予它意義),也不能閉眼(沒有武術的精髓就找不到感覺)。
用兩只耳朵聽卻聽不見,就是不專心聽任何特別的聲音。壹切聲音的出現和消失,不要去想它的意義(妳聽到的壹切,無非是耳膜所感受到的空氣的振動,不要刻意賦予它意義)。
肩膀自然下垂,手肘、手腕、手指自然放松,中指輕貼褲縫。
要放松,先收緊。
這壹步是為了收緊身體。加強膝蓋就是伸直膝關節,有意把頭向上推(註意不要讓它向上),會明顯感覺身體被拉長了。
尾部的內收極為重要,也可以表現為提肛收臀,是整個胯部的聯動。正常情況下,如果尾巴不收,臀部會有點後傾。收尾後,腰部以下有下拉的感覺,小腹同時上拉。
腰以上因頭拉高,腰以下因尾拉低,後腰命門有飽滿感。
這壹步故意只收緊壹次,是為了給後面的放松做準備。
接下來是從頭到腳的有意識放松。
去掉頭部有意向上推的力量,就是頭部的放松,但頭部並沒有下垂。頭頂百會穴微微上推的感覺要壹直保持,依然保持不卑不亢的狀態。這個術語叫做虛靈推勁。
然後有意識地指揮:放松頸、肩、胸、腰、腹、臀(臀部放松但不能後仰)、大腿、膝蓋(即去掉直勁,感覺微微彎曲,但不要下跪)、小腿、腳踝、腳背、腳掌。
在這個過程中,妳可以做壹個可視化。想象壹下,壹股清泉從百會穴註入妳的身體,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自然流過妳的身體,這樣妳就可以清潔全身了。這種想象中的水流到哪裏,哪裏就會放松,直到流到腳底,從腳底註入大地。
這樣做壹次後,妳會明顯感覺全身都矮了,重復三次。
經過前三步的調整,身體已經調整到放松的站立狀態,也就是除了自然站立之外,沒有額外的運動,也沒有額外的肌肉緊張。我們可以說,此時我們已經將四肢的運動歸零了。
如果我們把四肢的運動叫做後天運動,那麽當後天運動歸零的時候,就會出現壹種先天的運動,也就是呼吸運動。
當我們的意識不註意呼吸運動的時候,呼吸運動壹直在進行,從未停止過。
現在讓我們有意識地觀察呼吸運動,感受呼吸和呼吸時身體的變化。
吸氣時,小腹會微微內收,胸部會擴張,膝關節伸直,頭部向上推。全身會有拉伸擴張的感覺,但這和第二步有意識的強膝頭是完全不壹樣的。現在身體隨著吸氣自然伸展。註意妳的手,妳會感覺到中指在褲子的接縫處向上滑動。
呼氣時,胸部後仰,小腹微微擴張,膝關節微微屈曲,全身有下墜感(仍註意保持弱氣的力量),中指在褲縫處滑下。這個過程也不同於第三步的有意放松,是呼氣時的自然下降。
所以反復觀察呼吸帶動身體壹起跌倒,不要數呼吸的次數,也不要只觀察身體的某個部位,要觀察壹起跌倒時全身的變化。這個詞的意思是全身。
請仔細觀看以下視頻。不註意的話,看不出什麽變化(只演示了三個呼吸和三個呼吸)。當妳站在電線桿樁上的時候,外人壹般看不到妳在做什麽,只有妳自己知道妳在做什麽。
這壹步是整個無桿樁的主體,前三步是準備。站樁的合適時間是10 ~ 30分鐘,以自然舒適為度,沒有壹定的規律。
練習久了,站著坐著躺著都能進入無桿樁的狀態。需要註意的是,站姿和坐姿時上半身是直立的,自然呼吸是逆腹式呼吸,也就是上面說的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小腹擴張。如果妳是睡姿,自然呼吸就是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擴張,呼氣時小腹侵入。不要刻意改變自己自然呼吸的方式,也就是順其自然。
許於1968年2月出生於四川省西充縣。65438年至0994年,他正式加入著名太極拳世家林先生,練習傳統的太極拳。2000年獲四川省太極推手冠軍。楊泰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中國武術第六段,四川省武術協會太極推手研究會副會長。
許老師從事國學和太極拳教學多年,熱衷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應邀在廣東、四川等地進行太極講座,2017年9月受西雅圖君瑞太極健身健康協會邀請赴美交流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