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記載,白蘿蔔“性涼,味甘、辛,能清火、消食健脾、涼血行氣”。可見屬於寒性食物,陽虛體質的人脾胃虛寒,容易腹瀉。如果吃白蘿蔔,會加重陽虛癥狀,導致消化系統疾病。
胃潰瘍和胃炎患者以及有宮寒癥狀的女性朋友也要註意少吃白蘿蔔。
加工方法不當容易損失營養。吃白蘿蔔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和壹些肉壹起煮,說白蘿蔔吸收了香味和油脂,更美味。現代營養學認為,白蘿蔔的營養價值在於含有豐富的芥子油、木質素、澱粉酶、幹擾素誘導劑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在超過70度的高溫下會迅速分解。
所以用燉的方法加工白蘿蔔,很容易損失很多營養成分,所以白蘿蔔即使吃得再多,也起不到保健作用。最好的加工方法是低溫加工,涼拌或腌制食用,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營養。
很多朋友都知道白蘿蔔是勸阻的,人參是補益的,所以白蘿蔔和人參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壹起吃,否則人參就白吃了。
白蘿蔔不宜與地黃、何首烏同食。中醫認為,地黃、何首烏的滋補作用突出,容易被白蘿蔔還原,會導致白發。
另外,白蘿蔔不宜與胡蘿蔔、黃瓜、動物肝臟同食。胡蘿蔔、黃瓜中的生物酶會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肝臟中的鐵也會降低白蘿蔔中維生素C的含量,導致白蘿蔔的營養降低,無法發揮最佳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