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精神情緒與健康長壽關系最生動、最精辟的總結,也是古今中外久經考驗的“長壽秘方”。
近年來,我們對廣西巴馬、廣州等地長壽老人的調查也顯示,性格沈穩溫和、樂觀開朗是他們不變的養生之道。
臺灣省還有壹個叫鄭啟清的91歲老人。
16歲的時候,他許願要找到壹種簡單易學的方法,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健康長壽。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嘗試了遊泳、跑步等運動方式。他發現這些運動只能強身健體,卻無法打開大眾的心扉,無法融化彼此之間的隔閡,無法縮短人際距離,無法綻放友誼之花,無法撫慰苦難的靈魂,無法促進社會和諧。
他壹個人奮鬥了60年,76歲時創造了“長笑養生法”。
他創造這個“長笑養生法”的時候,可以說是千回百轉。
首先,他每天對著鏡子研究怎麽笑,多久有效,記錄各種笑的經歷,進行對比研究。
他終於發現,當壹個人的嘴角上翹時,他的心情會是愉快的;當妳的嘴角下垂時,妳的心情會變得更糟。於是每天都像宗教儀式壹樣,用手拉著嘴角兩邊的角,用意識去觸碰嘴角的弧度。
有誌者事竟成。
經過壹個多月的鍛煉,他的嘴角神奇地變大了壹倍,嘴角自然地向上斜著,臉上也變得笑容滿面,感覺越來越開心。
發現這個秘密後,他每天早上都跑來跑去給人講他的“長笑養生法”。
因為起初人們不相信這種方法,他就自費印制傳單,沿路散發,並抓住路人學習“長笑養生法”。壹些路人認為他精神失常,這使他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鄭老先生的毅力驚人,壹路走來發現教學效果並不好。他改進了壹天24小時保持微笑的“長笑養生法”,簡化為壹天練習五次,壹次笑八次的“笑法”,並免費開課。
“久笑養生”的改良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笑容隨著呼吸自然露出。
最後,鄭老先生的《長笑養生》也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關註,很多學校、機構、社團也邀請他去演講,教他《長笑養生》。
鄭老先生的“長期大笑養生法”雖然沒有形成氛圍,也沒有鍛煉身體,但是笑的作用可以增進健康,延年益壽,仍然值得重視,並作為保健的補充。
如今,笑已經成為衡量健康的另壹個有效指標。長壽科學家胡福蘭說:“笑是所有刺激身心的因素中最健康的。有利於消化、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激活各器官的活力。”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笑仍然是壹種有益的運動。重要的是,笑可以幫助我們樂觀地對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