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時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健康的身心是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因此戶外運動作為學前兒童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進行探索和分析。
所謂學齡前兒童戶外體育活動,是指在戶外進行的各種體育活動,主要包括基本動作、體操練習、體育遊戲、體育器械活動等。其主要目標是促進兒童正常身體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促進學齡前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體質,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學齡前兒童的戶外運動活動多以遊戲的形式進行,運動技能貫穿其中,不同於中小學以提高某項運動技能為主的體育活動。
學齡前兒童的身心包括身心兩個方面。狹義的兒童身體健康是指兒童各方面發育良好,不易受外界各種疾病的感染。兒童心理健康是指兒童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適應能力快。身體是孩子的基礎,心理是關鍵。兩者緊密相連,缺壹不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即“身心並重”,認為身體健康是幼兒身心健康的基礎,心理適應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關鍵。現代醫學從整體的角度對人類生命現象和人體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了“健康”的新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識到生理和心理因素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對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壹、學齡前兒童戶外體育活動對促進學齡前兒童身體發育的作用
學齡前兒童的身體處於發育的初級階段,全面發展如火如荼。他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比較脆弱,需要開展充足、合理、科學的戶外運動活動,為孩子以後身體的健康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戶外體育活動通過專業化、綜合性、戶外區域性的運動,提高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素質。
(壹)通過專門的戶外體育活動來發展學齡前兒童的健康。
所謂專項戶外活動,是指以提高個人運動技能為目的而開展的戶外活動。比如中班的戶外運動遊戲《摘星》,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快速聚集奔跑,提高反應能力。通過很多遊戲,讓剛進入集合跑的中產階級,跑步速度和反應能力較弱的孩子,逐漸建立這種能力。再比如戶外運動活動:“快樂小袋鼠”就是通過這個活動來提高孩子的腳連續快速向前跳躍的能力,目標非常明確單壹。通過這種專業化的體育活動,孩子的運動技能會逐步提高,體質會增強,身體會健康發展。
(2)通過綜合性的戶外運動活動,發展學齡前兒童的身體。
所謂綜合性戶外運動活動,就是以提高壹項運動技能目標為核心,其他運動項目都有參與。比如戶外運動活動“小兔子摘柿子”,目的是練習孩子的立定跳遠,提高孩子的雙腳力量。在活動過程中,設置了鉆、爬、腿跳等壹系列活動,讓幼兒在鍛煉全身後進行目標活動“立定跳遠”。綜合性的戶外運動活動壹般在中大班進行。總之,通過綜合性的戶外運動活動,學齡前兒童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了鍛煉和鍛煉,身體得到了更高層次的發展。
(3)通過戶外區域性體育活動,發展學齡前兒童的身體。
室外區域體育活動以區域化的形式將室外專項體育活動和室外綜合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即各種運動技能像室內區域活動壹樣劃分為不同發展目的的區域。室外區域體育活動基本包括:鉆爬區、投擲區、跳躍區、跑步區,但劃分並不定性,壹般應根據公園室外實際情況進行劃分。戶外運動遊戲開展後,孩子們可以通過鉆爬區提高鉆爬能力;通過投擲區,投擲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跳躍區,發展了跳躍能力,各項能力的提高增強了孩子健康的體質,為建立健康的體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各種戶外運動活動的目的只有壹個,就是提高學齡前兒童的身體技能,使其身體得到良好的發育,為學齡前兒童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二、學齡前兒童戶外體育活動對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運動不僅僅是指人的身體動作或身體運動。早在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有記載:“春三月,此謂陳,天地生,萬物榮。晚上躺著早起,比庭上走著還寬,謀生慢。活而不殺,給而不取,賞而不罰。這種春天的精神也應該是健身之道。”指出體育不僅鍛煉人的身體,而且培養人的心理素質。學齡前時期是兒童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學齡前兒童的體育鍛煉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壹)戶外體育活動的物質環境
所謂物理環境,是指兒童進入戶外的環境。室外環境給孩子提供了壹個非常清新、輕松、自由、廣闊的自然環境,讓孩子擺脫比較拘束的室內環境,放松心情,自然釋放各種真實的情緒。
(二)戶外體育活動的心理環境
1,情感釋放
(1)釋放大跨度的真實情緒。
體育活動的特點,讓孩子進入戶外活動後,情緒變得明亮而強烈。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負荷都比較大。比如戶外活動《汽車總動員》中,小朋友快速繞圈跑,通過全身運動,情緒變得興奮。同時,孩子的情緒也呈現出多種多變的狀況。比如在戶外運動遊戲“貓抓老鼠”中,扮演“貓”角色的孩子在抓老鼠時會非常興奮。但是,如果他們長時間抓不到老鼠,就會變得非常沮喪,對遊戲的興趣也會相應降低。總之,在戶外運動活動中,孩子可以從被動到主動,從抑郁到興奮,從興奮到不開心,甚至是悲傷,釋放情緒。短時間內釋放的情緒跨度比較大,比較真實。
(2)體驗各種情緒
在戶外運動活動中,孩子可以體驗到多種情緒,如體驗到積極的情緒:快樂、興奮、激動、成就感等。負面情緒:不快、憤怒、煩躁、沮喪等。在戶外運動活動中,如果孩子積極參與遊戲,在短時間內掌握遊戲或活動的要領,老師與孩子和同伴的關系融洽,那麽他就能在活動中遊刃有余,容易從中獲得快樂。如果情況正好相反,那麽他的情緒會變得非常消極,不願意參與遊戲,甚至會和其他孩子發生沖突,消極情緒的發展會導致挫敗感。然而,戶外運動活動中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能豐富學前兒童的情緒體驗,對兒童的情緒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社會發展
(1)了解社會規則
無論什麽形式的戶外運動活動,都有壹定的規則。比如戶外運動遊戲,孩子要遵守這樣的規則:壹個孩子“切白菜”,童謠到哪裏結束,兩個孩子就要趕緊松手,往相反的方向跑,第壹個贏。孩子必須遵守這樣的規則,才能順利地玩遊戲,所以孩子為了順利地玩遊戲,自覺遵守遊戲規則是常識。幼兒園開展的戶外體育活動幾乎都包含這樣的規則,但壹般不叫規則,叫遊戲性。戶外體育活動的另壹種形式:區域性體育活動,其規則更為明顯。比如在鉆爬區,孩子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按照路徑玩耍。如果他們在鉆孔和攀爬過程中中途放棄,他們將無法到達終點。總之,這些包含社會規則的各種戶外運動活動,使孩子對社會規則有了間接的認識和了解,使以自我為中心的學齡前兒童的社會規則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為孩子以後理解和遵守社會規則打下了基礎。
(2)傳播範圍的擴大
與室內集體教育活動相比,室外體育活動最大的優勢是為孩子提供了不受幹擾的自由交流機會,這壹點在室外自由體育活動和室外區域體育活動中非常明顯。舉個我親身看到的例子。有壹個孩子,在課堂上沈默寡言,很少與人交流,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總是通過等待老師或其他孩子的關註來獲得幫助,很少用言語求助。但在戶外自由體育活動中,他通過和另壹個孩子打保齡球收獲了友誼,同時語言和情緒變化也更多。再如,在我園混齡兒童戶外體育活動中,打破了班級和年齡的限制,每個班級的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在不同的區自由玩耍,讓孩子們結識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孩子,他們的交往範圍大大拓寬,交往機會大大增加,從而提高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3)提供社交平臺
戶外運動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壹個融入的平臺。戶外運動活動是壹項集體活動,每個孩子都需要積極參與集體遊戲,客觀上促使孩子失去獨處的機會。比如戶外運動遊戲《老狼幾點了》,每個孩子都要在老狼身後的羊群裏,跟著羊群跑,以防意外,這讓孩子潛意識裏意識到:“我是群體中的壹員”,“這個群體就是我的大家庭”,“我需要和大家在壹起”。那麽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成為群體中合群的壹員。
3.個性發展
(1)堅強意誌的培養
意誌是指兒童有意識地確定自己的目標,並支配自己的行動以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兒童運動中體現的努力克服困難、自我說服、自我鼓勵,都是促進兒童意誌形成的重要表現。比如爬行的練習,需要孩子有堅強的克服困難的意誌,不斷鼓勵自己堅持練習,這樣身體才能在不觸網的情況下成功爬上“敵人”的“警戒線”。再比如,當壹個孩子面對壹個自己多次沒有跳過的跳箱,如何再次克服怯懦,鼓起勇氣去嘗試和超越,需要孩子堅強的意誌。
(2)自信心的提高
孩子們通過挑戰高難度的體育活動獲得成功,這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在自由體育活動中,有的孩子已經能熟練地連續用腳跳繩,於是老師提出了單腳跳繩、反方向跳繩、花樣跳繩、兩人跳繩等難點。如果孩子敢於挑戰這些高難度的跳繩遊戲並獲得成功,他們會體驗到極大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
(3)探索能力的發展
在戶外運動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探索各種玩法,增強探索興趣,提高探索能力。比如在戶外運動活動“趣味沙袋”中,老師設計了“看看沙袋有什麽好玩的”環節。通過幼兒的積極探索和頭腦風暴,獲得了豐富多彩的沙袋遊戲,拓寬了幼兒的沙袋遊戲,增強了幼兒探索沙袋遊戲的興趣,從而使幼兒的探索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綜上所述,學齡前的孩子身體各個部位都發育好了,比如腿、腳、上臂、膝蓋等。,通過專門的、綜合性的、戶外的區域性體育活動,增強了體質,發展了身體,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物質基礎。在學齡前兒童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戶外運動活動也使他們的心理得到相應的發展。比如各種情緒的表達和體驗,社會性和個性的發展等。,使幼兒在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上擁有相應的良好心理,從而實現《綱要》的目標和教育者對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