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聖地?
道教四聖山道教是中國的壹個地方宗教,始於東漢道教《太平經》的完成,由張道陵創立。道教的四大聖地是何銘、武當山、龍虎山和雲起。聖地何銘:何銘,又名胡明山、塔子山,又名東山,位於四川省劍閣古城東部。山很陡,風景很美。從山腳到山頂有數千級石階。目前山上還剩下幾十座道教造像,露天的只有壹座是圓形雕塑的立體造像,其余的都是在佛龕裏雕刻的。其中山上遺留下來的道教造像有幾十尊,露天的只有壹尊是圓形雕塑的立體造像,其余的都是雕刻在佛龕裏的。其中,唐太宗十壹年(857年)制作的神像,身穿寬領大袖長袍。聖地武當山:武當山位於鄂西丹江口市。古稱太和山、玄月、太嶽。距方圓400公裏,東鄰襄樊市,西接十堰市(新興汽車城)。它是壹個旅遊勝地,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武當山是鄂西主要山脈之壹,位於漢水南岸,屬大巴山東支。起於陜鄂交界,止於襄樊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長260公裏,海拔1000米,總面積312平方公裏。背靠神農架,面向丹江口水庫,峰巒陡峭,山谷幽深,植被茂盛,道觀眾多。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壹,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十壹洞、十石、十潭、九泉、九井、三潭、九塔及元明建築,居七十二峰之首。武當山被譽為“道教第壹名山”。山上供奉“真武大帝”,稱“若非真武,則不足”,故名“武當”,是道教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場。方圓橫跨400公裏,故有“八百裏武當”之稱。武當山,山巒蜿蜒,是壹座集幽、奇、美、美的道教名山。有72座山峰,36塊巖石,24條溪流,11個洞穴,3個水池,10個水池,9組景點。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比如用金玉雕刻的柱子,直插雲霄,被稱為“天之壹柱”。武當山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山是綠色的,開滿了花。夏天,風雷激蕩,雲霧繚繞;金秋林疏葉處處紅鮮;冬天銀裝素裹,冰柱撐天。這些景點被古人稱為“動八景”、“靜八景”。登峰,群峰如星,丹江水庫如鏡。武當山文化景觀壯麗,素有“五裏壹寺十裏宮,丹壁青翠,瓦當玲瓏”之稱。在顧俊周城至金頂70公裏的建設線上,已建成8座宮殿、2處景觀、36座安堂、72座巖寺、39座橋梁、12座亭臺樓閣等建築,總面積1.6萬平方米。這些建築鑲嵌在峰巒溶洞和奇峰怪谷之中,布局巧妙,規模宏大,技藝精湛。中國武術歷史悠久,流派紛呈,但就其風格而言,大致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起源於佛教聖地嵩山少林寺,稱為少林派。它的拳法叫外家拳。南派起源於道教聖地武當山,被稱為五唐門。它的拳法叫做內家拳。所以武當和少林並稱為中國武術的兩條大動脈。在武林中素有“南尊武當,北住少林”之稱。道教非常重視養生的修養,其本質是探索生命活動的規律,以求長見識。武當武術是武當道教在人生探索中的結晶,是把修身養性和動態技能發展成手戰之道的結果。相傳武當內家拳的創始人是北宋惠宗武當史丹張三豐。他在武當修行時,看到壹只喜鵲和壹條蛇打架。“喜鵲上下飛,蛇身曲折,搖頭拍擊”的身法給了張三豐很大的啟示,使他悟出了太極的奇妙理論,創造了風格獨特的武當拳。歷史上關於武當武術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蛇在攻防中所采取的姿態,生動地展示了武當內功的真諦,即“剛柔並濟,後攻之敵,辯之以微,收之以制之。”經過大師們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武當拳衍生出了許多門派和類型,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太極”、“形意拳”、“八卦”等拳法套路;太極槍、太極劍等刀法劍法;輕功,硬功,絕技以及各種強身健體的氣功。武當武術也走出了深山老林,以其輕松自然、外柔內剛、行雲流水般的連續動作成為武林中的獨特風格,成為中華武術的主要流派。武當武術與道教有很深的淵源。陰陽盛衰、八卦、彎曲是武當武術的理論核心,由此核心演變而來的技法講究剛柔相濟。老子在《道德經》中從本質上闡述了“柔、剛、動、直”等辯證關系,所以武當武術自然是從以老子為始祖的道教門檻而來。武當山山川秀美,具有險、奇、精、美、隱的特點,符合道教入山修仙的理想環境,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道教的重視。中國道教教義崇尚自然,主張返樸歸真,追求長生不老。傳說早在西周時期,靜樂王國的太子真武就曾來此修行成仙,被後人奉為“真武大帝”。後來,歷史上著名的道士,如尹長生、呂純陽、陳摶、靜子、張雨晴、張三豐等都來此修行,武當山成為道教名山。真名玄武的真武,是古代“四象”神之壹,北方七夜的化身。北方七夜現在是北鬥七星。形似龜,下面有蛇星,所以人們賦予玄武龜蛇交織的形象。在北宋真宗時期,為避免真宗的祖父趙的忌諱,改名為真武。在道教中,玄武原本的地位並不高。玄武和青龍、白虎、朱雀壹樣,只是護法,在佛祖、賢者出家時充當祭奠儀式。到了宋朝,玄武開始升級,成為壹個神秘的神,壹個鎮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擁有巨大的力量和無窮的魔力。武當山,老子的後人,道觀的始祖,大力提倡道教,在全國各地修建道觀。當時,武當山淩影峰上也修建了許多建築,如五龍寺。唐宋元以後,規模不斷擴大,但到元末,山上的建築大多毀於戰亂。1399年,明成祖朱迪出兵南京,從其侄兒惠帝手中奪取皇位,並遷都北京。同時,明朝永樂十年(1412),下令修復武當山宮殿,命工部侍郎郭喜安率軍民工匠三十萬人。從顧俊州城到主峰金頂。成祖的晉升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因為他的政權是從自己侄子手裏接過來的,所以他大力鼓吹“君權神授”,說自己是受“真武大帝”之命來治理天下的,生怕下屬和百姓不接受。因此,當時武當山的建設與北京皇城的建設同等重要,這也使得武當山成為中國眾多名山中唯壹壹座由封建王朝統壹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的名山。如今,這些寺廟除了靜樂宮和應恩宮位於浚縣外,其余保存完好。因修建廟江口水庫,與浚縣壹同沈沒。金頂和紫霄宮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 65438+2月,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級文化遺產。聖地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魚塘鄉,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區,原名雲眠山。相傳,因第壹代在此煉丹,丹成龍虎,故改名龍虎山。聖地雲起:雲起又名百越、嶽雲,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裏,休寧縣城西15公裏,海拔1000多米,面積60多平方公裏。它以最高峰齊雲巖命名,以深度探險著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石、二十四溪等眾多溶洞和瀑布,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皖南三絕”,被譽為“大話西遊勝景、江南第壹名山”。鎮平五朵山景區,中原道教聖地。五朵山,位於鎮平縣二龍鄉,是中原久負盛名的道教聖地。它和湖北的武當山壹樣有名。素有“北峰”之稱,奇峰怪石,瀑布高懸,怪石嶙峋,泉水潺潺,春有杜鵑花盛開,夏有滿山綠,秋有層林,冬有銀裝素裹,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既有南方的秀美,又有北方的壯美。唐朝貞觀年間,著名道士吳筠在此創立了吳筠觀。明朝皇帝朱允炆也曾在此避難。後來,為紀念朱允炆而建的祠堂矗立在海拔1665米的五朵山主峰聖垛上。雲帚多霧,令人困惑,像壹個仙境。景區內有“五朵小源”、“金頂日出”、“三潭夜月”、“鷹嘯長空”、“蝴蝶戲瀑”、“仙浴”、“鐵馬樁”、“藏兵洞”、“劍石插”、“青牛宮”等40余處景點,讓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鎮平五朵山景區,中原道教聖地,在民間被稱為“北頂”,與武當山的“南頂”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