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節,網絡上的網絡名人粽子又開始炒起來,但四川人卻有了自己的“粽子街”。上世紀90年代初,成都市馬鞍東路13號的幾位老住戶,憑著自己的壹手好手藝,每到端午節就在小區門口叫賣自家的手工粽子,逐漸延續了傳統特色。
2.插入菖蒲和艾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說法。通常,在端午節期間,四川人會將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作為例子列入端午節的必備項目。
3.送壹把傘給妳女婿
據說在舊四川的農村,端午節時仍流行“送傘”的習俗。大致內容是,女婿婚後第壹個端午節要準備九個粽子,九個鹹蛋,兩瓶酒,帶著老婆去嶽父家過節。女婿吃完飯回家,會收到嶽父/嶽母送的傘。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他都會打著傘回家,這意味著他會照顧他的新妻子。
因為在繁體字中,“傘”是用字最多的壹個字,意思是多子多福,人丁興旺。
4、點雄黃,配香囊
端午節時,在孩子的額頭上蘸雄黃酒是壹種習俗,有時在孩子的額頭上畫“王”字。當然,還有五色絲線包裹的鴨蛋和裝有雄黃、蒼術、丁香等中藥的香囊。今天的香包已經逐漸成為壹種代表端午節民俗的文化藝術。
5.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四川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之壹,始於漢代,尤其是清末民初。每逢端午,河上鑼鼓喧天,河堤上擠滿了觀賽的人。但後來,錦江河床上漲,水位下降,成都的龍舟賽停止了,比賽移到了新津和金堂。
6.灑李子
民國時期,四川有壹個罕見的習俗——鋪梅。說是灑梅大會,其實是青年男女借此機會出來玩玩的機會。每年端午節,都是桃李成熟的季節。李子物美價廉,又有壹定硬度,非常適合作為相互偷襲的“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