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地點:湖北省武漢市
實習生:呂薇/01203班/200131550072。
壹、實習的目的
畢業實習是整個畢業設計教學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專業壹個名為徐耳環的實踐領域。組織參觀和專題技術報告,收集畢業設計課題的數據和資料,為畢業設計打好基礎。實習應旨在:
1,工業與民用建築或路橋工程設計全過程;
2、建築的總平面布置,建築分類和功能,結構類型和特點,結構構件的布置和荷載傳遞路線,主要節點構造和方法等細節。;
3、建築物的施工方法;
4.建築、結構與施工的關系;
5、建築結構領域的最新和發展方向。
二、實習地點和內容
為期五天的路橋工程教研室實習計劃和日程安排,轉移到武漢天興洲大橋工地和武漢輕軌沿線車站。實習地點和地點列表如下:
日期、星期和地點
3.21壹個短片,武漢大學工程系主教
3.22天興洲大橋施工現場第二次現場檢查
3.23天興洲大橋建設辦公室三份技術報告
3.24武漢輕軌沿線的四次實地考察。
3.25五大工程系主教專題講座
壹、短片觀察
上午主要看了跨海、跨河、跨河的路橋工程實例視頻,簡單回顧了壹下施工工藝和流程。壹是臺灣省高雄至淡水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本項目的方案論證,介紹了各個中點城市的位置、沿途的地形以及各個支路的連接,並考慮了沿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和連接,這在環保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專門聘請了動植物專家對本項目建設期間和建成後的環境進行評估和檢測,並在設計規劃中予以考慮。這是在家裏完成的。之後接觸了美國等很多國家的築路和拱橋建設的記錄,介紹了路橋的新技術和新工藝。
下午看幻燈片,陽邏公路長江大橋施工過程用逼真的三維動畫模擬展示,學習;此後,日本東北新幹線項目的最初論證和泰國大型公路橋的修建,盡管語言不通,但因為畫面的詳實系統和反復播放,仍然具有認知、學習和思考的多重目的。
以下依次簡單介紹上述三個項目的建設工作:
1,陽邏橋體系為懸索橋。在建的江蘇潤揚長江大橋跨度1.490米,為世界大跨度懸索橋。懸索橋的特點是可以跨越橋型無與倫比的超大跨度,而且由於受力簡單明確,卷制的鋼籃便於運輸,纜索架設後可以擁有堅固穩定的結構支撐體系,施工過程中風險較小。陽邏大橋的滑道施工流程如下:
(1)工作面表面;
(2)開挖槽段的施工;
(3)北錨碇建設;
(4)索塔施工;
⑸模板澆築混凝土塔柱;
[6]主橋纜索系統安裝及橋梁節段安裝。
由於陽邏大橋南北兩岸土質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可以直接開挖壹側土質。另壹方面,屬於砂質淤泥質土,因此應開挖混凝土,並在鑄錠鋪設的開挖外徑處向下填充混凝土,以制作擋土墻。需要註意的是工序[2]和工序[5],其中前者是自上而下開挖澆築,防止坍塌;後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水化熱過大造成溫度應變,應加以控制。
2.日本東北新幹線項目
介紹了日本東北新幹線工程采用移動模架的施工方法。方法是利用移動腳手架和拼裝模板逐孔澆築橋梁。它由承重梁、導向梁、小車、墩支架和模板組成。箱梁兩側設置承重梁,支撐模板,承受施工重力。導梁長度大於橋跨,澆築混凝土時承重梁支撐在墩托上。導梁主要用於運輸承重梁和移動模架,需要橋梁跨度的兩倍以上。孔梁施工時脫模卸載,承重梁和移動模架由導梁和既有橋梁上的前臺車和後臺車運送到下壹個橋孔。承重梁就位後,向前移動導向梁。
3.泰國大型公路高架橋的建設
幻燈片詳細展示和介紹了建築工地的長度。橋梁墩臺現澆,橋身梁段工廠預制。其優點是橋梁上下結構可以平行施工,大大縮短了工期,而且不需要制作高空構件,質量容易控制,可以在壹個地方批量生產,降低了工程成本;但缺點是需要大型的吊裝運輸設備來拼接構件之間的縱向接縫。顯然,拼接構件的整體工作性能不如現澆法。
B.天興洲大橋
1,項目概述
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位於漢口青山區至陳家集壹線,距上遊武漢長江大橋約9.5公裏。它是“十五”建設項目,由湖北省和鐵道部合作建設。該橋於2004年9月28日正式開工,合同交付日期為2008年8月31日。
天興洲長江大橋全長4657.1m,青山岸至韓港段跨度布置為15跨40.7m箱梁+(98+196+504+196+98)m鋼桁梁斜拉橋+62跨40.7m箱梁+。公鐵合長2842.1m,由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2.主橋結構
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主橋為(98+196+504+196+98)米雙塔三索面鋼桁梁斜拉橋,長1092米。上層公路6車道,橋面寬27米;下層鐵路按四線設計,壹級幹線雙線,客運專線雙線。主梁為板桁鋼桁梁,N形桁架,三榀主桁架,桁架寬度為2× 15m,桁架高度為15.2m,節間長度為14m。主塔采用混凝土結構,倒Y形,承臺188.5米..主塔兩側各有3×16鍍鋅平行鋼絲斜拉索。纜索最大截面為451φ 7mm,最大纜索張力約為1250噸。主塔基礎約為φ 3.4m鉆孔灌註樁,2號墩32根,3號墩40根,承臺采用雙壁鋼圍堰施工。該橋集成了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是我國新的標誌性工程。
3、工程創新及特點
⑴主橋跨度大:斜拉橋主跨504米,為世界* * *橋第壹跨。
⑵橋梁荷載大:該橋是按照世界四線鐵路建設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可承載2萬噸荷載,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鐵兩用橋。
⑶設計速度高:該橋為我國鐵路客運專線大跨度斜拉橋。客運專線設計速度為200 km/h,動態模擬設計以250 km/h為基準..
(4)新結構型式:該橋首次采用三主桁三索面新結構;公路橋面采用正交異性板或混凝土與鋼桁架體系,鐵路橋面采用混凝土與鋼桁架體系;主塔裝有大噸位液壓阻尼裝置,限制橫梁的縱向位移。
5.施工新工藝:2號主塔墩基礎首次采用巨型雙壁鋼吊箱圍堰整體漂浮預應力精確定位錨墩新工藝;3號主塔墩基礎采用巨型雙壁鋼吊箱圍堰漂浮定位重錨施工技術;首次為φ 3.4m大直徑鉆孔樁施工研制了扭矩30tm動力頭鉆機。
[6]施工難度:平面尺寸為70m× 44m的巨型雙壁鋼吊箱圍堰工廠,整體制造、水平下水、浮運、定位施工均屬國內首創,技術要求高。圍堰平面定位精度在5cm以內,鋼護筒垂直度在1/500以內;軟硬膠結不均勻的礫巖中φ 3.4m大直徑鉆孔灌註樁施工:16000廣場平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與控制:新三主桁架和新板桁架組合結構的制作和安裝,施工精度高,技術要求嚴格,施工難度大;451 φ 7mm長271m鍍鋅平行鋼絲斜拉索制作安裝;188.5m高主塔垂直度施工控制及拉索索道管空間定位:自重2×1300噸的大噸位箱梁整體現澆施工。
4.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主橋關鍵技術試驗項目由65,438+07減少到以下65,438+00,即:
⑴四線鐵路動力特性分析及活載加載標準;
⑵地震分析和大噸位液壓減震裝置;
⑶風阻及模擬實驗;
(4)鐵路混凝土鋼桁架橋面板系統試驗;
5.三主桁斜拉橋的空間結構及穩定性分析:
[6]結構疲勞性能實驗;
(7)典型節點的大比例模型試驗;
(8)大位移軌道溫度伸縮調節器、梁端軌道伸縮裝置開發;
(9)大噸位、大位移軸承開發;
⑽試驗新的建築和制造技術。
本文主要研究三號主墩的施工。如上所述,3號主塔墩基礎采用巨型雙壁鋼吊箱圍堰浮運重錨施工工藝,采用40根φ 3.4m鉆孔灌註樁,樁長80.4m,成孔深度101m-102m,達到地下巖石基礎,屬於端承。由於成孔深度和孔徑全國第壹,中鐵大橋局組織技術公關,首次研制出扭矩為30tm的動力頭鉆機,用於φ 3.4m大直徑鉆孔樁施工。
實習當天,張老師做了壹個含金量很高的技術報告。最後他送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橋技,絕不。是鞭策和鼓勵,應該是每壹個橋梁設計者和建設者不懈的理想和追求。
C.武漢軌道交通
站,參觀了總投資265438+9900萬的武漢輕軌壹期工程。工程全長10.234 km,沿途設宗關、太平洋等車站10個。2004年7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當初配備的是12次列車。每列火車有4節車廂,可載客950-1200人。設計運營平均時速34.5公裏,最高時速可達80公裏。兩站距離較短,實際最高時速只有50公裏,但其平均速度仍高於普通道路交通車輛。從黃埔路到宗關水場只需要17分鐘。
輕軌1號線壹期工程采用整體高架橋,橋墩采用箱型簡支梁結構。其施工工藝采用無砟軌道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橋面-基準點測量-橋上道岔軌料-鋪道岔軌-橋上道岔支撐塊-連接道岔軌-架設道岔及找正配件-橋上支撐塊-粗調道岔軌道狀態-鋼筋綁紮焊接-精調道岔-軌道狀態檢查-澆築支墩-拆除支撐架-軌道狀態檢查-組裝承軌臺模板-澆築。
項目與京廣線交匯處,高架橋變大。考慮到未來對列車的控制,采用雙層貨車的通行標準。技術人員在路口反復說明施工情況:他們已經專門上報鐵路審批,京廣線夜間中斷兩小時,才得到有價值的施工。輕軌穿越後分為兩車道,其站臺位於中間,稱為“島式車站”。在宗關站,工程設置了車輛車道,鋼軌是為雙頭車牽引動力而做的。
如何組織施工搶修,如何妥善處理公務,是每個技術人員在現場施工後都要努力學習的。
D.專題講座
我有幸邀請到勘測設計院的徐院長做了壹次專題講座。徐主任就專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做了如下論述:
必須有就職典禮,原則:跳,夠得著;
b、從現在開始,培養品質(思想-習慣-性格-命運);
c、培養思維方法,思路清晰;
d、善於把握機會;
e、適當的人際關系;
f、在壹個分工社會中,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g、對待“名”和“利”;
h、培養學、寫、論、相的能力;
壹.面對和平的能力;
j、文化品位;
k,熱愛土木工程和事業。
隨後,(本文屬於文秘之聲,更多文章請訪問www.wm338.com)就有關就業和擇業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了熱烈的交流。他的很多建議和經驗都是有參考價值的,受益匪淺,獲利頗豐。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雖然短暫,但達到了為畢業設計收集資料,理論聯系實際的多重目的。
在實踐項目中,介紹了道路橋梁工程設計的全過程,介紹了結構設計的新趨勢、新方法和施工新技術。
實習的本質是畢業前的模擬演練,是妳即將步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時磨礪的關鍵。希望生活能由此延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