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漫談術數養生。

漫談術數養生。

談論放松保健

~ ~ ~理氣養生

眾所周知,人有“神”三寶,其中“氣”是人生命活動的動力。而人類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氣的運行異常,所以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養生必須調理氣。

張震,著名的中醫大師,出生於1928。他現在93歲了。雲南省中醫研究院創始人、高級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雲南中醫學院名譽教授,第四批國家級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導師,雲南省名中醫工作室專家,雲嶺書調學派創始人。從事中醫臨床診斷、治療和理論研究60余年。學術造詣深厚,診療經驗豐富,對辨證論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提出“欲提高臨床療效,不忘調理病體之氣”的觀點,主張調理病體之氣是偉大的內治法之壹,高度重視支撐人體先天基礎,善用調理脾腎之法,促進慢性疑難雜癥的恢復和改善。他倡導並實踐了放松理氣之道,值得國人學習。

行氣是臟腑功能的集中表現。

“氣”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中類似於物質的範疇,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中醫領域的氣,是指人體內不斷運動變化的精微物質和臟腑功能活動。“機”是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運動的關鍵,是生物體生命力活動的功能。

張震研究員認為,維持人體出生、成長、強壯、衰老等壹系列生命活動的氣,是由先天父母賦予腎中的元氣、後天脾胃吸收的水谷中的精氣和肺吸收的自然界中的精氣組成的。人體內的三氣組合起來,又分成無數個各有功能的人體氣,各有其運動方式和規律,最終形成壹個相對平衡協調的多元矛盾統壹體。所以中醫的“氣”基本上可以說是對人體元氣和臟腑功能的活動模式和規律的全面概括。

調氣的核心是肝。

張震研究員有60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以調理肝氣、調理脾腎為主,兼顧其他相關證候。即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壹體兩翼”等治療原則。調氣的核心是放松肝氣,恢復、調整和激活其正常的調氣功能,從而維持人體氣機的平穩運行。

肝在五行中屬木,喜郁,肝“剛臟”。從漢字的結構來看,張震認為“月”是肉,“幹”就像壹把劍,而肝臟就像人體內部的壹把多肉的劍,體內有劍可以幹擾它的臟活動。

當肝臟處於正常狀態時,它可以具有放松情緒,行氣,膽液,月經和三焦的功能。木若能克土,則有助於脾升清陽,胃降濁陰;當肝與膽結合,利膽生津時,生化之源豐富;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不受影響。

肝能疏通三焦,疏導水,使水和津液分布於四方,滋養全身,維持人體正常的水液代謝。因為足厥陰肝經的絡脈與生殖器官有關,在壹定程度上也可與男性陰莖、精液、女性外陰、月經有關,涉及泌尿生殖功能。

而且,肝臟臟了,藏著血。如果肝血充盈,肝體就會柔潤,氣機通暢,血液循環順暢,腳爪潤澤,筋脈有力。肝主思維,思維與精神情緒活動密切相關。當肝功能恢復正常,心情舒暢,氣血就會和諧,有望阻斷或緩解和消除氣滯所致的各種繼發性疾病及相關癥狀。

這是舒緩曲調的核心或目標。所以明代名醫張景嶽說:“行醫不知其氣,治病能得其趣,乃醫中之妙也。”

經過長期的研究,張震創造了經典的治病調理基本方——舒調氣湯。此方臨床使用50余年,近年統計有效率超過80%。它有什麽神奇之處?建議妳看電視訪談《國醫大師養生經典——長壽養三氣之術》。

舒調氣湯有“壹體兩翼”的功效,壹體是疏肝,兩翼是補脾腎。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宮頸炎、慢性膽囊炎。

調氣的關鍵是培養三氣。

老子有雲:“物和而生自然,謂之道”;《莊子》有雲:“天下為氣,聚則生,散則亡。”著名中醫大師張震是理氣論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活三調”:天氣、當地氛圍、人氣。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協調平衡人體的三氣,更好地將天氣和人體吸收的局部之氣轉化為人氣,使人體健康長壽。

“人緣”是先天之氣,是父親母親的血脈孕育出來的。這個調放在腎,也可以叫“元氣”。這種“活力”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消耗的,如果不及時補充,很快就會被消耗掉。那麽如何補充“元氣”呢?研究員張震說,在天上抓壹只,在地上抓壹只。就是從天氣和大氣上補。所謂“天氣”,就是人體吸收的空氣,通過鼻孔進入;所謂“土氣”,就是水谷的精微之氣,從食物中獲得,從口中進入。人體吸收的天氣和大氣可以更好的轉化為人氣,使得人氣充沛,人體可以健康長壽。張震認為,要修煉三氣,必須調養脾胃功能,吸收水谷精微之氣,適量運動,規律作息,提高睡眠質量。

在養生方面,張震還受到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清靜觀的啟發。他從儒家經典中學習如何修身養性,從道家著作中學習如何打坐,盡量做到內心寧靜,做自己。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無所淡泊,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常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