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老年人心理護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老,各項機能直線下降,老年人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發生了壹些變化,產生了壹些心理健康問題。社區護理根據這些特點為老年人提供護理指導,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1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
1.1失落感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人在心理上會產生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是沈默、壓抑;有的人急躁易怒,不喜歡身邊的事,為了壹點小事就發脾氣。
1.2孤獨感老年人因喪偶、獨居、退休、人少交往少、社會和家庭地位變化、生活空間增大或身體、心理等原因造成的行動和交往不便而感到空虛和孤獨,心理上往往感到孤立或孤獨,進而感到厭煩。
1.3恐懼老年人會因為擔心生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負擔加重而在心理上產生焦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
1.4抑郁癥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受到死亡的威脅,產生恐懼和抑郁情緒。壹些老年人因生活單調或喪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壹些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從而產生抑郁、沮喪和悲觀情緒。
1.5健忘老人智力水平下降,經常忘記吃藥。結果老人經常忘記吃藥。他們剛剛拿在手裏的東西,他們東張西望壹會兒,出門忘了關門,然後問自己我關門了嗎?健忘往往使老年人懷念過去,影響心理健康。
1.6經濟狀況目前,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普遍低於從業人員。再加上醫療服務費用的逐漸增加,老年人的經濟資源缺乏獨立可靠的保障。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和子女的供給,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營養、生活狀況和醫療衛生服務的享受,從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2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2.1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和康復方法,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護理能力,引導老年人樹立堅強的信念和正確的生死觀。
2.2幫助老人調節情緒。護士要對老年人給予特殊照顧,給予溫暖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幫助老年人積極面對生活中的疾病和問題,樹立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態度和信心,並向老年人講述和示範各種情緒調節方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交流調節法、環境調節法、適當的發泄法等。2.3維護和諧的家庭關系。老年人關心和親近的人越多,他們的生活就會越充實。所以,維持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很有必要的。在護理工作中,社區護士要與老人家屬保持聯系,教育家屬密切配合,多關心老人,特別是喪偶和有軀體疾病的老人,安慰和開導家屬,使老人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減輕孤獨感和恐懼感。
2.4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鼓勵老年人參加適當的活動,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太極拳、練氣功和健身活動等。維持身體的代謝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豐富退休後的生活,鼓勵老年人參加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做貢獻。
2.5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護士指導老人保持樂觀的心態,充滿好奇心,培養生活興趣,始終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老年人要學會挖掘自己的快樂和豁達,甚至想利用自己寶貴的資源。只要大家都能樂觀豁達,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就會進壹步提高。
2.6加強老年人的治理素質鼓勵老年人勤奮學習,科學用腦,善於運用科學知識進行保健。他們不僅鍛煉了智力,還學會了自理和護理的技能。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老年人自理、老齡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他們也可以了解國內外的重大事件,了解社會變化,更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3摘要
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老年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重要意義,也成為當今護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壹。
參考
[1]劉,編輯。社區護理[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42 ~ 149。
[2]王青,楊代紅。軍隊離退休幹部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1998,33 (8): 489 ~ 490。
[3]張曉玲,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庭護理和預防保健[J].護士繼續教育雜誌,1998,13 (5): 19。
[4]方莉,徐友琴。精神病人的社區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誌,1998,33 (7): 427 ~ 428。
[5]嚴庭堅。社會轉型期老年人自殺問題研究。人口研究,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