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什麽樣的道德課堂才是有效的道德課堂?

什麽樣的道德課堂才是有效的道德課堂?

在新課程改革中,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壹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現在我們面前。新課程更加關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孩子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接受道德教育。盡管在教學中課堂面貌和教學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不難發現壹些由於教師自身的觀念和行為而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課程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下面重點介紹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壹,立足教材,落實課程理念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壹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生活為基礎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索、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品德與生活課程性質的界定。通過對教材和新課標精神的學習,我們發現這門學科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活潑好動是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如何利用好教材,引導孩子進行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品德與生活要重視引導孩子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索。教師要抓住學生童年生活的價值,把德育活動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實現教材與生活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榜樣,促進能力的發展。

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我們發現《品德與生活》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通過各種與兒童生活相關的活動為載體,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會產生親切的感覺,很容易與教材產生* * *聲。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將現實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設計成活動教學的內容。通過搭建平臺,使教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從而突出教材的生活性,讓低年級學生發展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

二,靈活運用對話教學策略,創設有效情境

對話教學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師生與文本的相互對話,在師生體驗的享受中創造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發展的教學形式。因此,對話是師生通過平等交流,主動地、親身地了解生活和教材的活動。在對話中,學生被充分視為具有獨立生命觀的個體,教學成為真正建構道德認知的過程。這樣,學生對生活的討論就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從而能夠真實、現實地理解生活,提高道德意識和行為能力。

1.搭建平臺,實施對話。

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搭建壹個開放互動的對話平臺,會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發散,胸懷更寬廣,創造力更澎湃,參與感更強烈。可以組織辯論賽,也可以進行模擬練習,為學生搭建對話平臺。

2.把握生成,組織對話。

課前預設和課內生成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創造性活動。課前預設壹定要很有情境性和開放性,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自己的經驗去構思。課堂上的“生成”不是沒有引導的自然生成,而是在方向性、針對性的價值觀引導下的自主建構。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靈活實施預案,促進師生、生生、師生、文本之間對話互動,從而建立新認識、新體驗、新情感的過程。

3.解讀課文,註意對話。

文字是不確定的,同樣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從某種意義上說,文本的意義只能由讀者來完全建構。因此,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學生面對文本時,不是單方面吸收文本所包含的信息,而是真誠地面對,學生與文本之間相互滲透。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文本超越了自身,因為它滲透了讀者的意義;讀者之所以超越自己,是因為他接受了文本的意義,拓展了自己原有的視野,回歸自我,成為新的自己。因此,在這種對話中,教師應該走出“課本第壹”,將課本視為“新的生命體”,帶領學生體驗閱讀過程,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語言的深處,體驗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與文本的“對話”和碰撞中,生成具有個性色彩的思想和文字。

第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生活化”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作為壹門獨立的課程,是壹門綜合性很強的活動課,需要圍繞大多數學生熟悉、興趣濃厚、貼近生活、價值觀正確的主題。因此,教師在組織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的同時,要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喜歡並認同課程時,他們才會有更多的熱情和創新精神來參與課程。這種將知識引入生活,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學習知識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活動教學法

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減少自身的理論灌輸,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學生喜歡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壹切方法調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證明,參加這種開放創新的課程,可以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壹種可行的方法。

3.多媒體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生活中的快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將快樂的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傳統教學模式下枯燥的板書,到信息時代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更加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讓課堂不再是壹潭死水,而是充滿活力。

總之,兒童生活的現實決定了道德與社會教學要關註和反映兒童生活的現實。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這壹優勢,緊扣教學目標,千方百計創設符合幼兒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幼兒自主探索,合作發現,培養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做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