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很難,因為它往往是反人類的。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不香嗎?為什麽壹定要讀書學習?在溫暖的床上聞起來不香嗎?為什麽壹定要早起鍛煉,還要吃苦?我們大多數人更喜歡簡單、輕松、舒適的事情,而不是復雜、麻煩、困難的事情,這是人的天性。自律通常需要我們克服人性中的這些弱點,迫使自己去行動,所以自律是很難的。
什麽情況下,妳不用強迫自己馬上行動?答案就是兩個字“上癮”。吃甜食會上癮,玩手機玩遊戲也會上癮。壹旦上癮,我們大腦中就會有強烈的自我驅動因素,自發地去做。這些我們都知道,但我們不知道的是“自律其實也可以上癮”,比如運動成癮,妳壹天不運動就難受。只是相對於玩手機等成癮行為而言,自律中的行為成癮確實更難,大致經歷四個階段:自我認同——設置陷阱——培養習慣——自律。
壹.自我認同
行動和改變的開始是思考,比如每天早睡早起,每天多讀書。只有先思考,才會采取行動。行動的關鍵是妳要發自內心的認同這件事是對的,是必須要做的。如果妳覺得做了會更好,但是不做也無所謂,那麽很大概率最後不會做。比如妳覺得運動是好事,不運動也無所謂。畢竟我還年輕,身體健康。如果是這種想法,那麽堅持鍛煉這件事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我建議花點時間坐下來想壹想妳要做什麽,想壹想做了會怎麽樣,不做會怎麽樣?把結果壹壹寫下來,放在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增強行動和改變的決心和動力。
第二,設置陷阱
設陷阱就是把自己推進陷阱裏,強迫自己去做壹件事。比如我們中學的“考試”就是壹個陷阱,因為考試的分數基本可以決定壹切。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要努力上課,復習,做題,尤其是考試前,大家都會變得很自律。
所以,要想達到更好的自律,就要學會給自己設陷阱,推自己壹把,逼自己壹段時間,讓自己形成習慣。習慣壹旦形成,自律也就逐漸形成了。
比如我為了強迫自己養成讀書寫字的習慣,專門做了壹個微信官方賬號和粉絲的讀書群。每當我看到粉絲的贊、留言、私信、求助,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所做的事情對我和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從而給我成就感和責任感,迫使我在工作之余進壹步堅持閱讀和寫作。這個微信官方賬號和粉絲的讀書群,是我給自己設下的陷阱,讓我養成了讀書寫字的習慣。
其實設置陷阱也是壹種“承諾機制”。壹旦妳做出某種承諾或選擇,它就能在壹定的時間範圍內影響和改變妳的行為,迫使妳行動和改變。比如妳想每天晚上出去跑步,告訴最關心妳的人,同時也關心妳。比如妳想學某項技能,妳就要花點錢報個班(這樣,妳不學,錢就浪費了,這種厭惡損失的心會逼著妳行動。當然前提是妳花的錢得讓妳有點心疼)
第三,培養習慣
開始壹個動作往往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也就是把某種行為變成壹種習慣。
行動失敗的壹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行為的難度和自己的能力判斷錯誤,總是想太多,所以往往因為壹點挫折就選擇放棄。所以要懂得考慮實際情況,比如目標的難度和可行性,自己的能力,精力和時間,然後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比如,妳想通過訓練“速讀記憶”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可以先定壹個壹分鐘讀1000字的目標(花壹點時間和精力就能達到),而不是定壹個壹次讀十行的高難度不切實際的目標。如果妳急於求成,想壹次做太多事情,妳可能會不知所措,放棄。
在培養習慣的方法中,微習慣是非常有效的策略。比如妳要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不要規定妳壹天必須讀幾個小時,或者壹天必須讀幾章;而是要設定壹個“每天讀壹頁”的微觀目標,只要每天讀完壹頁就可以達標,然後可以繼續讀,也可以放棄。這種毫不費力的微行為會幫助妳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壹定要學會自我管理和調整。因為在具體行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沒有心情去做,沒有動力去做,做不到,想放棄等等。這時候就要學會管理和調整自己,比如以下幾個方面:
①記錄進度:用日歷或筆記本記錄每天的進度。當妳氣餒或者缺乏動力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激發動力。設定裏程碑:把大目標分解成合適的小目標,這樣妳就不會因為前方遙遠的旅程而疲憊不堪,被嚇倒。③停下來想壹想:當妳沒有心情和狀態去做事情的時候,停下來想壹想,半個小時我能做什麽,下午我能做什麽,晚上我能做什麽.....制定壹個計劃,或者列壹個任務清單,不僅可以增加妳的動力,也是壹種找到方法的策略。④放松訓練:如腹式呼吸、運動、冥想、聽音樂。⑤設立額外獎勵:比如看完壹本書,獎勵自己壹部想看的電影和壹頓大餐等。要註意不要讓額外獎勵與行為發生沖突。比如運動減肥的獎勵不能是大餐。
第四,自律
自律上癮真的很難,但是通過之前的努力,當某種行為成為壹種習慣,妳不自覺的去做了,或者不做就會覺得不舒服,說明妳已經上癮了,已經做到了真正的自律。比如早上起床後喝壹杯水。當妳養成了習慣,就不會刻意想喝,自然會去喝。不喝的時候會覺得喉嚨不舒服,自然就喝了。這就是自律。首先需要通過壹些方法來強迫自己刻意去做,最後要讓行為成為壹種自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