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衰老番茄紅素不僅是當今工業中重要的天然食品著色劑,還是壹種強抗氧化劑。給人體補充番茄紅素,可以幫助身體抵抗自由基引起的各種退行性疾病。人體新陳代謝會不斷產生氧自由基,空氣汙染、藥物、陽光、輻射等也會在體內產生氧自由基。人體內的抗自由基系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當氧自由基的量突然增加或體內抗氧化系統的量不足時,氧自由基不能被完全清除。氧自由基和體內細胞大分子的融合會使皮膚失去彈性、光澤和皺紋,從而使皮膚衰老。因此,我們需要補充番茄紅素來抗衰老,增強免疫系統,減少疾病的發生。番茄紅素還可以減少黃斑變性和色素沈著。
2.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自由基引起的降解效應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元兇。由於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和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防癌抗癌番茄紅素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和修復細胞損傷,抑制DNA氧化,從而降低癌癥的發病率。番茄紅素還具有細胞生長調節、細胞間信息誘導等生化功能。能誘導細胞連接和通訊,保證細胞間正常生長控制信號的傳遞,調節腫瘤細胞的增殖,起到抗癌作用。研究表明,番茄紅素能有效預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宮癌、皮膚癌等。
4、防曬,防止皮膚膠原蛋白被破壞?膠原蛋白是壹種堅韌的纖維,可以保持皮膚緊致和彈性。紫外線照射會降解膠原蛋白,DNA的破壞也會導致癌癥。番茄紅素不僅能防止紫外線吸收,還能防止DNA和膠原蛋白的破壞。
5、減緩衰老,延年益壽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美白肌膚,減緩皮膚衰老,抑制各種斑點的形成。另壹項研究表明,番茄紅素不僅能延緩衰老,還有助於延年益壽。
6.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在很多方面與非甾體抗炎藥相似。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與其抗介質特性有關。在離體豚鼠回腸中,番茄紅素能拮抗組胺、乙酰膽堿、緩激肽和氯化鋇引起的收縮反應。
食用註意:?
1.番茄紅素只有在加熱或油的條件下才能被人體吸收。特別是,加熱特別有利於增加番茄紅素的吸收。因為加熱後番茄的細胞壁被破壞,番茄紅素可以充分釋放出來。番茄汁、番茄醬、番茄醬等番茄制品都經過加熱,可以大大提高人體對番茄紅素的吸收利用率。?
2.番茄紅素對氧化反應敏感,在陽光下會流失。因此,番茄制品在儲存時,應盡量避光避氧,置於陰涼處。烹飪時,還要註意的是,番茄或番茄制品不能油炸,否則番茄紅素會被大量破壞。
3.生吃的話,番茄中的壹些營養成分幾乎沒有損失。西紅柿中所含的多種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所以把西紅柿和其他菜壹起燒,可以刺激食欲,幫助消化。
番茄,即番茄(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磨坊。),茄科番茄屬壹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6-2米,均具粘性腺毛,氣味濃烈,莖易倒伏,羽狀復葉或羽狀深裂葉,花序總花序梗長2-5厘米,通常開3-7朵花,花萼放射狀,花冠放射狀,漿果扁圓形或近球形,肉質多汁。
西紅柿原產於南美洲,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廣泛種植。番茄果實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可以生吃,煮熟,加工番茄醬,果汁或整個水果都可以。
番茄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在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仍有大面積的野生物種。番茄分為彩色番茄亞種和綠色番茄亞種。前者果實成熟時有多種顏色,後者果實成熟時為綠色。番茄由普通栽培番茄和與栽培番茄近緣的幾個種組成,壹般分為普通番茄和秘魯番茄兩個復雜群體。普通番茄類包括:普通番茄、薄葉番茄、奇斯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奇劉梅凱斯番茄和毛色番茄;秘魯的番茄類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魯番茄。
現在栽培番茄的始祖是聖女果。墨西哥馴化栽培較早。1523年,番茄從墨西哥傳到西班牙和葡萄牙,1550年左右傳到意大利,1575年又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國家。當時,西紅柿被用作觀賞植物。食用栽培始於18世紀中葉。1768年,米勒首次對植物學進行了描述、分類和命名。它在17世紀傳入菲律賓,然後傳播到其他亞洲國家。中國種植的西紅柿是從歐洲或東南亞引進的。清代王浩在《廣方群譜》果譜附錄中有“迷柿”:“六月柿,莖如蒿。四五尺高,葉似苦艾,花似榴蓮,壹枝結五果或三四果。.....草藥亦出自西番,故名”。因為番茄果實有壹種特殊的味道,它只是作為壹種觀賞植物來種植。20世紀初,城市郊區開始出現栽培食品。番茄栽培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主要的水果和蔬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