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德國米果[朗道漢英詞典]
谷芽[湘雅醫學詞典]
谷芽、果實[湘雅醫學詞典]
德國粟米(La)〔中醫藥術語審查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谷芽[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古雅是中藥的名稱。本草綱目。它是通過發芽和幹燥成熟的谷子[1]的果實得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學名水果狗尾草(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谷芽(中醫術語(2004))
谷芽、谷芽(中藥學)
6.谷芽別名:谷蘗、稻蘗、稻芽[2]。
7.來源芽為水稻的穎果通過發芽和幹燥獲得[2]。
它是通過發芽和幹燥成熟的谷子[1]的果實得到的。
8性味甘甜,性平;入脾胃經[2]。
9功效與主治:谷芽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調和中焦的功效[2]。治療消化不良,腹脹,慢性腹瀉,食欲不振和腳氣水腫[2]。
10谷物芽用法用量:9 ~ 15g [2]。
11谷芽的化學成分含有麥芽糖、膽堿、腺嘌呤、澱粉酶、維生素B等[2]。
12中國本草:古雅12.1源於《本草綱目》。
12.2拼音姓名Gǔ Yá
12.3谷芽別名:分蘗稻、粒蘗、稻蘗、稻芽。
12.4來源藥材來源:禾本科水稻的穎果發芽。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水稻。
12.5原稻種壹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葉鞘無毛,下部的長於節間;葉舌膜質硬,針狀,基部向兩側向下延伸與葉鞘邊緣結合,長525mm,幼時有明顯的葉耳。葉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615厘米。圓錐花序疏松,成熟時向下彎曲,具角狀分枝,通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扁形,長68mm,內含3朵小花,下部兩朵小花退化為僅壹個微小的外稃,位於1的兩性小花之下;穎片退化,在小穗柄頂部顯示壹個半月形標記;退化外稃長34毫米,雌雄同體小花外稃,有5條脈,通常有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有3條脈,也有細毛;漿片2,卵圓形,長65438±0毫米;雄蕊6;花藥長2毫米;花柱2,短管狀,刷狀柱頭,從小花兩側伸出。穎果是光滑的。開花結果期為610個月。
12.6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中國南北都有水稻種植區。
資源分布:中國各地都有水稻種植區。
12.7藥材鑒定;果實略扁,長方形,末端略尖,長69毫米,寬3毫米。外來種硬,表面黃色,短毛,5脈。基部有2個白色的線形葉片,長約2mm,淡黃色,膜狀,壹個葉片上伸出淡黃色彎曲的初生根。內部釋放膜狀,光滑,黃白色,含有水果,堅實,白色橫截面和粉狀。無氣,味微甜。
粉末特征的顯微鑒別:黃色和白色。①胚乳細胞含澱粉粒,單粒為不規則多邊形,邊緣銳利,直徑210μm,偶見凹臍點,層次感不明顯。復合紋由大部分單紋組成,全角多為橢圓形。②外稃上可見單細胞非腺毛,長度為150250μm。
理化鑒別(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研缽中研磨,靜置壹會,吸取上清液,過濾。將濾液點在濾紙上,噴上前三酮試劑,在約100℃的供應箱中放置12分鐘,顯示紫色斑點。(2)取上述水提取液,點於濾紙上,噴苯胺-鄰苯二甲酸試劑,105℃烘烤5分鐘,呈褐色斑點。
12.8的化學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油、澱粉、澱粉酶、麥芽糖、腺嘌呤、膽堿、北極酸、γ-氨基丁酸等18種氨基酸。
12.9藥理作用本品所含的β澱粉酶可將糖澱粉完全水解為麥芽糖,而α澱粉酶可將其分解為短鏈縮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β澱粉酶量較少,消化澱粉的功能不如麥芽。
12.10處理1。取洗凈的大米,在水中浸泡12天,取出放入容器中,蓋上潮濕的蒲包,每天用水淋透,保持濕潤,直到初生根(俗稱芽)長約36mm,再取出晾幹。
2.炒谷芽:放入鍋中用文火炒至暗黃色,大部分爆開,然後取出晾涼。燒米芽:將米芽放入鍋中,用猛火煎至焦黃,略噴水,取出晾幹。
12.11是甜;平的
12.12經絡和脾;胃經
12.13功能主要用於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主要食品店停滯不前;全腹瀉;脾虛少食;伯貝裏水腫
用法用量12.14:煎服,1015g,大劑量30g;還是磨吧。
12.15關註四川中醫1960版:“胃下垂不宜用。”
12.16各種說法1。本草經典:分蘗稻也是分蘗稻。具有生化性質,所以是消食、健脾、開胃、中焦的重要藥物。脾胃和合,病在中焦,氣在下焦,熱在下焦。
2.《本元》:五谷芽,齊脾食,谷寬而中,但可補中間,不像麥芽切。
3.《本草綱目》:健脾開胃,降氣中和,消食化積。
4.《食本草綱目》:除煩消食。
5.中草藥手冊:治脾虛,燒心,飽脹,熱毒泄瀉,煩渴,消瘦。
12.17摘自《中華本草》
13谷物芽藥典標準為13.1。
古雅
谷芽
13.2來源本品為禾本科谷子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後的加工品。將小米用水浸泡,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待須根長到6 mm左右時,在陽光下或低溫下晾幹。
13.3性質本品為球形,直徑約2mm,頂部鈍圓,底部略尖。外殼為革質稗草,淡黃色,具點狀皺紋,下端有初生細須根,長約3 ~ 6 mm,剝去稗草皮,內含淡黃色或黃白色穎果(黍)l .氣微,味微甜。
13.4鑒別本品為白色粉末。澱粉顆粒單壹,呈圓形,直徑約30微米;臍點呈星狀。稗草的表皮細胞淡黃色,彎曲,厚,稍木質化,有明顯的孔和溝。下皮纖維呈條狀,壁稍厚,木質化。
13.5檢查13.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4.0%(附錄ⅸ H第壹法)。
13.5.2總灰分不得超過5.0%(附錄ⅸ k)。
13.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3.0%(附錄ⅸ k)。
13.5.4發芽率取本品5g,按藥材取樣方法(附錄ⅱA)取兩對角樣,檢查發芽粒數和總粒數,計算發芽率(%)。
本品的發芽率不得低於85%。
13.6小米芽飲片13.6.1炮制13.6.1小米芽去雜。
13.6.1.1相同藥材的特征、鑒別和檢驗。
13.6.1.2炒米芽,取幹凈的米芽,按炒法(附錄二D)炒至暗黃色。
該產品形狀像壹個谷物芽,表面呈暗黃色。香氣,微苦,
13.6.1.2.1檢查水分含量與藥材相同,不得超過13.0%。
總灰分含量與藥材相同,不得超過4.0%。
酸不溶性灰分與藥材相同,不得超過2.0%。
13.6.1.3焦米芽取幹凈的米芽,按煎法(附錄二D)煎至焦黃。
這種產品形狀像壹個谷物芽,表面呈棕色。它有壹種燒焦的香味。
13.6.2性味、歸經甘溫。脾胃經。
13.6.3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少食。炒米芽有助於消化食物,用來避免饑餓,少吃。焦谷芽善消滯,用於滯。
13.6.4用法用量9 ~ 15g。
13.6.5儲存於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13.7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