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淡豆豉[朗道漢英詞典]
豆豉[湘雅醫學詞典]
無味豆豉【湘雅醫學詞典】
豆豉[湘雅醫學詞典]
淡豆豉[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發酵大豆[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總結豆豉是中藥名稱,《本草言》發表【1】。它是大豆成熟種子的發酵產物[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文名稱淡豆豉(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發酵大豆(中藥術語(2004))
6.淡豆豉別名:豆豉、香豆【1】。
7.發酵的發酵大豆是大豆的成熟種子[2]。
發酵大豆是由豆科大豆的種子通過蒸煮[1]制成的。
8性味歸經絡。淡豆豉味苦、辛、寒;入肺胃經[1]。
9功效與主治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煩、解郁和中的功效,可治療疾病及發熱、寒熱頭痛、體虛失眠、腹脹納差、濕熱泄瀉、斷奶後乳脹[1]。
用法用量10豆豉煎服,6 ~ 12g [1]。
11豆豉的化學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B1、B2、煙酸、鈣、鐵、磷鹽[1]。
藥理作用12豆豉具有抗凝血酶作用[1][1]。
13藥典標準豆豉13.1命名為豆豉。
丹豆池
淡豆豉
13.2來源本品為豆科大豆Gzyczne?Max (L.) Merr成熟種子的發酵產品
方法13.3分別取桑葉、黃花蒿各70 ~ 100 g,加水煎煮,過濾,將煎液混入1000g純黃豆,待完全吸收後,蒸透,取出,稍晾,放入容器中,蓋上煎好的桑葉、黃花蒿渣,悶至黃衣。
13.4特征本品呈橢圓形,略扁,長0.6 ~ 1厘米,直徑0.5 ~ 0.7厘米。表面發黑,凹凸不平。柔軟的棕黑色橫截面。氣味清香,味道微甜。
13.5鑒別(1)取本品1g,研細,加水10ml,加熱至沸騰,保持微沸數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點於濾紙上,幹燥,噴以1%吲哚醌乙酸(1%)。
(2)取本品65438±05g,研細,加適量水,煎煮約65438±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殘渣加乙醇65438±0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分別取15g炒大豆和0.2g黃花蒿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的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VIB),取供試品溶液65,438+00 ~ 20μ l,豆豉溶液65,438+00 ~ 20μ l,青蒿溶液2 ~ 5 μ 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5: 4: 65,438+0)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於紫外燈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3.6取本品1g,研磨,加10ml水,在50 ~ 60℃水浴中浸泡1小時,過濾。取1ml濾液,加入4滴1%硫酸銅溶液和4滴40%氫氧化鉀溶液,搖勻,應無紫紅色。
13.7性味、歸經苦、辛、涼。入肺、胃經。
13.8功能主治:解表,除煩,化熱。用於感冒,感冒發熱,頭痛,煩躁,胸悶,失眠。
13.9用法用量6 ~ 12g。
13.10存放在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13.11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