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藥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和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味甘、淡、平,歸經。心、肺、脾、腎經。功效利尿利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臨床應用1。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但其性溫,利水不傷正氣,故為利水滲濕的重要藥物。所有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狀,無論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蘊,均可合用。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同用。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同用。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同用。虛寒者,亦可與附子、白術同用。2.對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有輔助藥物可以用來補肺脾,治療氣虛。3.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既能利水,又能健脾,對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止聚生痰有治療作用。半夏、陳皮可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4.茯苓用於心悸失眠,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焦慮、心悸、失眠,常與人參、遠誌、酸棗仁同用。
3.雞內金及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雉雞的砂囊角質內膜。俗稱雞胗皮。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小腸、膀胱經。消食止遺尿功效。臨床應用1。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雞內金有健脾作用,但消食作用較弱,故應用時常與山楂、六曲、麥芽同用。脾胃虛弱者,宜與白術、黨參、山藥、扁豆等補氣健脾藥同用。至於輕度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簡單地用本品煎幹,然後研磨成細粉,用開水沖服。2.用於遺精、遺尿等癥,本品可縮尿止遺尿,治療遺尿、尿頻,可與桑螵蛸、牡蠣等藥同用。至於治療遺精,如果癥狀較輕,可以用雞內金,炒熟研成細粉,分六包。每天早晚各服壹包,早晚睡前用熱黃酒溫開水沖服。服用三天。此外,本品可用於炒炭研磨治療口瘡。也可用於膽結石、尿路結石。
四、梅核仁、藥用產品、薔薇科梅的成熟種子。性味與歸經辛、苦、甘、平。入大腸、小腸、脾經。功效是潤腸通便,利尿消腫。臨床應用:1。用於腸燥便秘。烏梅仁滑健,有止瀉作用,善導大腸燥秘。常與火麻仁、瓜蔞同用。2.用於排尿困難、水腫、腳氣等。郁李仁還能利尿,緩解水腫,但對腹脹兩便的水腫不好。常與生薏苡仁、冬瓜皮同用。
5.山藥及藥用產品本品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根莖。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經、脾經。功效健脾和胃,益肺腎。臨床應用:1。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疲勞,腹瀉,婦女白帶。山藥性平不燥,功效溫和。是壹味補脾胃的藥,所以無論脾陽虛還是胃陰虛都可以用。臨床用於治療脾虛厭食或腹瀉,常與黨參、白術、扁豆等健脾和胃藥配伍。治婦女白帶,常與芡實、白術、茯苓同用。2.用於肺虛久咳,腎虛遺精,尿頻。山藥益肺氣,養肺陰,故可用於肺虛久咳。如有肺陰虛癥狀,可與沙參、麥冬等量使用。本品還能補腎澀精。如可與熟地黃、山茱萸、龍骨等配伍。小便頻數,可與益智仁、桑螵蛸同用。此外,本品還適用於解渴,可與生地、黃芪等同用。
6.山楂、藥用薔薇科喬木或大灌木、山楂或野生山楂的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臨床應用:1。山楂消食化滯,味道酸酸甜甜,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它是壹種重要的藥物,常用於消化停滯的食物攝入,尤其是消化油膩的肉類。臨床應用,常與麥芽、六曲同用。若因食用引起腹痛、腹瀉,可將10克焦山楂磨成粉末,用開水沖服,有消食止瀉的作用。2.用於治療產後腹痛、血淤惡露。常與當歸、川芎、益母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