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植食用百合前的準備工作
根據種植方式和時間,種植前需要做壹些準備工作。
1,整地施肥
百合屬於地下球根類作物,生長周期長,需要大量的肥料。因此,必須重新施基肥,這也是百合高產的重要措施。百合基肥的施肥量壹般要占總施肥量的60%以上。每畝推薦施用腐熟農家肥2500公斤,腐熟餅肥50~75公斤,三元復合肥100公斤。
整地施肥總的原則是深耕定向施肥。翻耕土地前,先施有機肥,再進行深耕,耕地深度要達到30厘米以上。做邊框時,在種植溝裏施餅肥和復合肥,然後做邊框。
2、土壤消毒
百合對土壤環境要求苛刻。種植前,必須對土壤進行消毒,以殺死土壤中的病原體、害蟲和雜草。壹般采用化學消毒。選擇以下兩種方法之壹:
熏蒸:每平方米10 ~ 15g,均勻拌入10 ~ 20cm的深層土層,澆水保濕後立即覆蓋地膜3~4天,揭開地膜,鋤去土層,兩天後播種。噴灑多菌靈粉:每平方米將8 ~ 10g 50%多菌靈粉與細砂混合均勻,然後撒入土中消毒。3.沏壹杯茶
坡地、丘陵地、地下水位低、排水通暢可平整,寬1~1.2 m,兩壟間開排水溝,寬20~25 cm,深10~15 cm。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方,畦埂要高整地,高30 cm,寬1 m,畦間畦溝寬30-35 cm,深25-30 cm,以利於排水。北方地區也實行壟作。壟寬基部60厘米,頂部30厘米,高度25-30厘米,溝底30厘米,便於排灌。
4、播種前的種球處理
15~播種前20天,分離由種球組成的母球,即將種球逐壹分離,剔除有缺陷的種球,然後將種球分級,進行分級種植。
(1)浸種和消毒
分等級的鱗莖用化學藥品浸泡消毒。可選的化學藥劑有甲醛、治萎靈、雙消靈、多菌靈、托布津、惡黴靈、卡丹、福美雙等。具體用量和浸泡時間請咨詢植保人員。
(2)催芽處理
百合喜冷氣候,發芽適宜溫度為15~25℃。超過27℃就不會發芽,需要低溫加速發芽。將消毒後的種球放入地窖或陰涼的房間,厚度為7~10 cm,然後用細沙覆蓋。細沙的濕度是這樣的:把球握在手裏,放開。15~20天後,大部分種球長出白根即可播種。
第二,食用百合的栽培
種植密度的確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土壤、氣候、品種、種球大小來確定。以蘭州種植的蘭州百合為例。20-30g種球的行距可為(17-20) cm?40 cm種植;12 ~ 20g種球的行距可以是15cm?30 cm種植。
種植深度的確定:壹般小種球的種植深度為3~5 cm,大種球的種植深度為5~8 cm。土壤栽培後,種植深度可達8~10 cm,重土可淺,松土可深。
種植方法:播種後,每畝用1.5 ~ 0.5公斤3%辛硫磷顆粒劑與10~15公斤細土混合,然後均勻撒在播種溝內,再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播種溝,進行土壤消毒和防蟲。按照預先計算好的株距,將種球帶芽朝上擺放,用細土固定種球。最後用土覆蓋種植溝,種植溝略高於地面呈龜背狀,便於排水。種植後立即澆水,使種球與土壤充分接觸,秋季種植也有利於降低地溫。
春播可直接在田間管理,秋播在冬季來臨前通過中耕除草和稭稈覆蓋管理。
三、食用百合種植後的田間管理
商品百合按生長期可分為四個階段:鱗莖萌發期、營養生長期、芽發育期和營養積累期。每個階段的管理如下:
1,鱗莖萌發期的管理
無論是春季種植還是秋季種植,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百合完全可以種植。春季管理的目標是促進幼苗早日出苗,確保生長旺盛。
蓋草:春季出苗前20天左右,冬季前應及時收集蓋草,保證提早出苗,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澆水:栽植後,65,438+00天左右要澆慢苗水。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采用滴灌,然後根據土壤情況每3-4周澆水壹次。判斷是否澆水的標準是:用手緊緊捏壹把土,沒有水的情況下握在壹起,然後放下。這個含水量最合適,澆水時間最好在早上。
有條件的話,百合苗出土前每畝澆3公斤鉀明礬或銨明礬,稀釋1000倍,多雨年份每7~10天壹次,可促進百合鱗莖分化膨大,增產10%以上。
中耕除草:春季氣溫回升後百合苗出苗前,晴天中耕壹次,除草的同時提高地溫,促進百合苗早期發育。第壹年中耕深度以4~6 cm為宜,不要太深,否則會傷百合芽。
1~2天中耕後,噴施二甲戊靈或仲丁靈,可基本消除壹年生雜草的危害。
及時追肥:在新梢出土前,應結合中耕進行追肥,每畝可施約1,000公斤人糞或沼液,促進百合生根壯根。
清明節前後,百合苗長到10 ~ 20cm時,每畝可施人糞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200公斤、三元復合肥10 ~ 15公斤,可促進壯苗。
2.營養生長期的管理
5月上半月,百合的營養生長逐漸向生殖生長轉變,這壹時期的管理目標是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長,促進地下鱗莖的膨大。
追肥管理:追肥分三次進行。5月初第壹次施苗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在地面沒有大量發生二次包裝前,每畝施餅肥200公斤,施肥時行間施,結合中耕培土;第三次施肥後,每畝可施三元復合肥30公斤。
打頂去核:如果不生產鮮切花,應及時打頂去核,控制營養生長,減少營養消耗。幼苗長到1米左右時打頂,有利於營養物質向鱗莖輸送。
翻耕除草:在百合花蕾出現之前,要對土壤進行多次翻耕,有利於保肥、根系發育和防止植株倒伏早衰。如果是深栽,就要稀植,淺栽就要深耕。結合土壤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行1中耕,促進根系打結。閉庫前也要進行除草管理,如噴灑農藥如除草劑、精喹禾靈、萘普生等。除草效果好,對百合也更安全。
3.萌芽發展管理
如果只是為了培養鱗莖而不是為了開花,當花蕾由直立轉為下垂時,可以用手或剪刀除去,這樣可以節省養分的消耗。去芽後,應在壹周內及時噴施3000倍的種球膨大劑溶液和75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0天噴施壹次,連續噴施三次,以促進種球的發育和膨大。
4.養分積累期的管理
6-8月是百合的營養積累期,管理目標是及時采收珠芽,避免高溫高濕,防止早衰。
及時收獲小鱗莖:如果沒有培育出小鱗莖,可以提前收獲小鱗莖,減少養分消耗。壹般來說,6月中旬是收獲小鱗莖的最佳時間。珍珠芽采收後,葉面噴施葉益寶+0.3%磷酸二氫鉀溶液,每5天1次,共噴施4~5次,在增加光合作用的同時,可有效防止葉片過早黃化。
澆水排水:夏季易出現幹旱或多雨的氣候。如遇幹旱,有條件及時澆水;如遇暴雨,雨後應及時排水,做到止雨。
不同品種、不同繁殖方式的百合生長期不同。如果它們生長多年,第壹年的管理可以重復。商業上可以收獲的品種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收獲。
第四,食用百合的收獲
食用百合的地下鱗莖壹年四季均可收獲,但根據食用風味和商品價值不同,收獲時間也不同。
青收:壹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鱗莖、鱗片、含糖量在此期間達到最大。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我們可以早點收獲它們?清百合?為了蔬菜。
黃色收獲:壹般在7月下旬收獲,此時百合鱗莖澱粉含量最高,主要用於加工或入藥,幹片加工,出粉率高。
黃色收獲:壹般在立冬前後收獲,此時百合的香甜風味最濃,在此期間收獲的百合產品質量最好。
食用百合種植時間長,田間管理措施多。同時,它的目標是收獲鱗莖。因此,在具體管理中,要特別註意地上和地下生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