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圓紅棗臘八粥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手腳冰涼的人需要服用具有補氣、活血、溫陽功效的臘八粥來保暖。桂圓又名龍眼,性溫味甘,益心脾,補益氣血;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所以這類臘八粥首選桂圓。此外,紅棗、花生、紅豆、紅糖、銀杏、枸杞都是養血溫陽的好食物。它們可以搭配桂圓,與粳米同煮,喝臘八粥,是驅寒保暖的良方。
做法:桂圓、紅棗、紅豆、花生、枸杞、銀杏、糯米。將所有食材分別洗凈後,將紅豆和糯米用溫水浸泡20分鐘,然後壹起煮。烹飪過程中記得多攪拌,防止粘鍋。壹般小火煮40分鐘左右食材就會變軟。可以加壹點白糖調味後出鍋吃。
2、黑芝麻紅棗粥
黑芝麻藥食同源,具有“滋補肝腎、養五臟、益精血、潤腸燥”的功效,被視為滋補聖品。冬天吃黑芝麻可以養胃暖胃,還有滋潤皮膚的美容作用。
做法:粳米150g,黑芝麻20g,大棗(幹)25g,白糖30g。用小火炒黑芝麻,用勺子磨碎。粳米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然後瀝幹水分。去核的紅棗幹和粳米壹起煮,然後小火慢煮。煮到妳想要的稠度,放入黑芝麻煮五分鐘左右,加入白糖調味。
3、五谷雜糧粥
所謂“五谷”,主要是指小米、大米、小麥、大豆、高粱。小米為五谷之首,常吃能補脾胃。高粱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特別是對於慢性腹瀉的人,吃壹段時間會有很好的效果。
做法:黑米、大米、糙米、燕麥片、高粱米、小米各壹把,黑豆、紅豆、鷹嘴豆各適量,山藥4片,紫山藥1根。前壹天晚上所有的材料都洗好泡好了。取壹個大砂鍋,將所有食材放入水中包括浸泡,然後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燉,直到米粒全部融化,豆子酥爛。
4.熱姜粥
高良姜暖胃止痛,生姜溫中散寒。兩者都含有揮發油,可消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脘痛。
做法:高良姜10g,幹姜5g,大米50g。淘米後加水煮粥。當米飯快熟時,加入高良姜和幹姜,直到米飯熟了。把它加熱。
5、栗子桂圓粥
栗子味甘,性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痛、小便不利、久瀉不止。栗子桂圓粥適用於腎虛、腰膝酸痛、心悸失眠,還具有養胃的作用。
做法:粳米100g洗凈,加水1000ml,大火燒開,再將栗子肉50g、龍眼肉20g洗凈,放入,煨成粥,加糖拌勻。
6、南瓜小米粥
南瓜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脾虛、營養不良、肺膿腫、水火燙傷;小米能開胃、補虛益腹,對於氣血不足、體質虛弱、食欲不佳的人,可用於進補。所以南瓜小米粥適合血氣虧損,身體虛弱的人。
做法:南瓜300克,小米100克。南瓜洗凈,切去籽,再切成小塊。小米洗幹凈。將鍋放在火上,加入適量的水燒開,放入小米和南瓜塊,大火燒開,轉小火,直到米飯爛了,南瓜熟了,粥發粘。
7、紅薯糯米粥
紅薯是人們經常吃的壹種很好的蔬菜。《綱要》上說,紅薯能“補中焦,補血降脂五臟”。中醫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能使水谷轉化為氣血,滋養滋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這種粥根據其健脾胃、補氣血的功能,會達到潤膚悅色的效果。
做法:鮮紅薯250克,粳米200克,白糖適量。紅薯洗凈,帶皮切成小塊,加水用粳米煮粥,至粥熟,加糖煮兩三次。
8、紅棗山藥粥
中醫認為,紅棗味甘性溫,入脾經,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其功能性溫,不寒不熱,既能益氣養陰,又能滋補脾、肺、腎,故為補脾、肺、腎之常用品。
做法:紅棗10枚,山藥壹段,大米1杯,冰糖和蜂蜜適量。紅棗洗凈,用開水浸泡20分鐘,山藥去皮,洗凈,切塊,大米洗凈,浸泡30分鐘;將鍋放在火上,加入4杯水左右燒開,將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粘稠。依次加入紅棗、山藥、冰糖,繼續煮15分鐘。最後倒入壹點蜂蜜。
9.生姜紅糖蓮子粥
相信每個女人都不會懷疑紅糖的溫補作用,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生姜能發汗散寒,活血化淤。生姜紅糖蓮子粥能補血養胃,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有溫補身體的作用。
做法:取生姜適量,蓮子65438以上,紅糖適量。先將生姜和紅糖放入水中煮幾分鐘,然後用蓮子煮粥。粥煮好了,趁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