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各種各樣的粽子吸引著人們,肉餡、水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瑯滿目,讓人不知吃哪種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夠。實在吃粽子也有很多講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關。那麽端午吃粽子有那麽禁忌呢?
1、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吃
粽子是糯米做的,本來就不容易消化,壹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裏的時間則更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
2、粽子要熱透再吃
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壹是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二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還有壹點要註意,粽子剝開後如有黏絲,則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最好別食用。
3、吃粽子要適量不宜多吃
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基本上是不超過1個。吃多了會消化不良,尤其胃腸道疾病最好少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還是不吃為佳,對於老年人千萬不要壹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塊慢慢食用。端節前後,千萬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如青菜和水果等,易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纖維質不夠,腸胃蠕動不易造成便秘。配壹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最後再來壹分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
4、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歡吃五花肉做的肉粽。專家指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應避免食用,可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因為糯米升糖指數高,不管是甜粽還是肉粽糖尿病人都應避免食用。胃腸有病的人也不建議吃粽子,因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膩之後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適。胃酸過多和胃潰瘍的人也應當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體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選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5、高血壓、痛風患者吃粽子註意內陷
至於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調味較少的蒸粽,因為北部粽與裹蒸粽的餡料經過腌漬調味,對於需要限制鈉量的高血壓患者就較不適合;高血脂患者,對於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鹹,壹定要特別註意,而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也是屬於高油脂類,最好也不要食用。
2、四類人群要慎食粽子
1、老人和兒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兒童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2、胃腸病患者
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壹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的糯米,性溫滯氣,吃多會加重胃腸的負擔,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還有生命危險。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3、粽子吃了不消化咋辦
(1)喝酸奶
酸奶含有乳酸菌,進入腸道後能刺激胃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以達到促消化的目的。不過如果是吃太多,肚子撐的痛時不要喝酸奶,以免感覺肚子更撐。最好是吃完粽子1小時後再喝。
(2)揉按腹部
揉肚子主要是為了手動的加速腸胃蠕動,增進新陳代謝。不過肚子脹的厲害時,要特別註意力度,可以躺靠在椅子上,輕輕在肚皮打圈,用力按可能會引起腹痛。
(3)散步
端午節吃多了粽子不消化,要多運動壹下,為避免腹痛,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在室外散散步就可以了,速度3-4公裏/小時即可。
(4)吃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可以幫助理氣和胃,吃粽子吃多了不消化,可以吃幾片,壹般2-3小時後,腹脹的感覺就會消失。
(5)按壓穴位
按壓大陵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
勞宮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簡單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頭,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即是勞宮穴。這個穴位在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腹脹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