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它是蟬類昆蟲黑蟬的皮殼。主產於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也有生產。夏秋兩季采收,去泥去雜,曬幹。生吃。
這藥味甘,性寒。歸肺經、肝經。
功效:疏風清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止痙息風。
app應用
1.風熱感冒,熱病初起,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本品味甘,性寒清熱,質輕,善散肺經風熱,宣肺利咽,開聲治啞,故特別適用於風熱感冒及溫病初起,癥狀為聲音嘶啞或咽痛者。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伴有發熱惡風、頭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前胡等藥,如《濕病論》辛涼解表法。與薄荷、牛蒡、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治療風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如蟬蛻薄飲(《中國當代名中醫秘方臨床筆記》)。
2.麻疹不透,風疹癢。本品能散發、祛風熱、透疹止癢。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麻疹不透。可與麻黃、牛蒡子、升麻等同用,如麻黃散(用於雜病的犀牛燭);治風濕、皮膚瘙癢,常與荊芥、防風、苦參同用,如消風散。
3.失明。本品入肝經,善散肝經風熱,故有明目退翳之效,故可用於治療風熱犯目或肝火炎引起的眼睛紅腫,並可做眼部面膜。常與菊花、蒺藜、決明子、車前子同用,如蟬花粉(海印京味)。
4.急性和慢性痙攣,破傷風綜合癥。本品味甘,性寒,既能散肝經風熱,又能涼肝、息風、止痙,故可用於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治小兒急性驚厥,可配伍天竺黃、梔子、僵蠶,如天竺黃三。治療小兒慢性驚風,本品與全蠍、天南星同用,如蟾酥散(釋放幽客中的玄機)。治破傷風,常與天麻、僵蠶、全蠍、天南星同用,如五虎追風散(方劑學,廣州中醫學院編,山西石全恩引)。
此外,該產品常用於治療兒童夜啼。現代研究證明,這種藥能鎮靜神經,所以是有效的。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或將單味藥研末服用。壹般病、證用藥量要小;痙攣需要很多。
註意《名醫阿別錄》中“主婦不能生孩子”的記載,孕婦慎用。
薄荷、牛蒡子、蟬蛻均可散風熱、透疹利咽,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時的發熱、微惡風寒、頭痛。麻疹初期,毛發不光滑;風疹瘙癢;風熱發作,咽喉腫痛等癥。但薄荷辛香,淡涼,發汗力強,所以薄荷是風熱無汗者的首選。而且薄荷可以清腦、疏肝、行氣。牛蒡子味辛、苦、導瀉,性寒、滑,能宣肺化痰。因此,牛蒡尤其適用於外感風熱、發熱、咳嗽、咳痰不暢者。同時,牛蒡外散風熱,內清熱解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蟬蛻性味甘、寒,既能疏風瀉肺以利咽、透疹止癢,又善於疏風瀉肝以明目、涼肝、息風止痙。
古籍文摘
1.藥性理論:“治小兒體熱盛致癲癇。”
2.《本草伊彥》:“治目昏。還可以用水煎服殼汁來治療兒童的瘡疹。”
3.《本草綱目》:“治風熱頭暈,風熱皮膚,痤瘡疹癢,破傷風疔瘡,成人失音,小兒打呼嚕,夜哭,陰腫。”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有大量甲殼素,還含有異黃酮、蝴蝶、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酚類化合物等成分。
2.藥理作用:蟬有抗驚厥作用,其藥液能延長實驗性破傷風家兔的平均存活期,減輕家兔已形成的破傷風驚厥。蟬可對抗馬錢子堿、可卡因、尼古丁等中樞興奮劑引起的小鼠驚厥死亡,其抗驚厥作用強於頭足。本品具有鎮靜作用,能明顯減少正常小鼠的自發活動,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對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蟬有解熱作用,蟬頭和蟬腳的解熱作用強於身體。
3.臨床研究:①蟬蛻黃桐湯由蟬蛻10g、通草5g、大黃9g(下)組成。對治療產後急性尿瀦留有效(中醫雜誌,2000,41 (4): 245)。②治小兒陰莖水腫,蟬蛻10g,生甘草尖10 ~ 15g,水200~300ml,水煎10 ~ 15min,濾渣,小兒患部溫洗數次,再用藥棉外敷,每日3 ~ 5min。③蟬蛻,以祛風解痙為主,輔以潤肺止咳化痰之品,由基本方組成:蟬蛻10g,百部5g,桑白皮5g,杏仁10g,浙貝母10g,厚樸5g,茯苓10g,陳皮5g,每日1劑。④蟬蛻20 g、蒼術20g、僵蠶15g、制白附子10g治療部分性癲癇持續狀態(浙江中醫雜誌,1999,34 (6): 265)。此外,蟬蛻還可用於治療急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腹脹、瘧疾、經期頭痛、子宮脫垂、小兒腹瀉、喉頭咳嗽、頑固性眼瞼悸動、角膜炎、面癱、脫肛、腰纏火丸、鞘膜積液、凍瘡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