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蒙蒙的群山中,壹個女孩正在壹片稻田裏勞作,屏幕上全是草綠色,對視覺和心靈的沖擊很大。
於是我愛上了小森林。
《小森林》講述了壹個女孩島子(橋本愛飾)在壹個叫小森的日本村莊過著普通農民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的。
小森,壹個世外桃源般的無爭村落,為現代都市青年提供了壹個理想的烏托邦。
《小森林》分為《夏秋》和《冬春》,豆瓣評分高達9.0,雙雙進入豆瓣Top250,成為2014和2015的熱潮。
韓國也翻拍了壹部同名電影,但豆瓣評分只有7.3。
在小森林的四個季節中,我最喜歡夏天和冬天。
這兩個極端的季節帶來了極致的美麗。
影片中對這兩個季節的刻畫非常有趣。
《夏秋》開篇就說濕度接近100%,空氣對人體的這種阻力,讓妳覺得裝了鰭就能在空氣中遊泳。
再有就是彌漫著水汽的高山,城市的悶熱。
厚厚的衣服下,似乎沒有粗重的呼吸,濕漉漉的鬢角,臉上似乎還有細密的汗珠。
冬春季節有大量的雪景空拍。
然而,最重要的描繪是通過食物。
每天,這個城市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當地的材料做出美味的食物。
夏天太悶熱,所以我們釀酒。工作了壹天,晚上來壹杯冰酒,房間裏就涼快了。
冬天太壓抑了,我們圍著地暖吃蛋糕,烤紅薯,凍蘿蔔,柿餅。
我忘不了的是聖誕節吃的雙餅。
城市媽媽做紅綠餡,紅的是紅米,綠的是菠菜。
市場是用黑米和南瓜餡做成的。
方法簡單。搗碎的食材堆在模具裏,烘烤,放在邊上,然後塗上厚厚的鮮奶油。
最終的外觀非常誘人,像冰淇淋壹樣,但裏面又熱又軟。
凍蘿蔔和柿餅切碎混著吃。它們酸酸甜甜的,可以作為茶點,顏色很漂亮。
另外兩個季節也有很多誘人的美食,比如秋天摘栗子,糖水做栗子。
糖滲進栗子裏,栗子變得黏糊糊的,就像吃糯米零食壹樣。
春天采摘新鮮野菜,裹上面糊,幹炒,脆脆的。
還有野蒜苗炒三文魚白菜花意大利面。......
這簡直就是短食戲!
有很多拍攝美食的影視作品,尤其是在日本。比如《午夜食品店》和《孤獨的美食家》都是經久不衰的作品。
尤其是《孤獨的美食家》第七季,評分依然高達9.3。
然而,他們沒有小森林受歡迎。
在豆瓣上,22萬人評價小森林,而午夜食品店的評分只有654.38+0.3萬。
除了《小森林》畫框壁紙的高質量畫面,更是這座城市的個人魅力和田園生活。
壹個女孩獨自管理壹片稻田是不尋常的。此外,她還種植西紅柿、土豆、卷心菜和黑米。......
整天工作,我執著地想研究出壹種成功的室外種植西紅柿的方法,每天壹片壹片地檢查卷心菜葉子,防止它們被昆蟲吃掉。
壹輛自行車騎在廣闊而安靜的田野上。天地間,只有流水,鳥鳴和女孩自己的呼吸。
她會在工作累了的時候伸向天空,她會在做出美味的食物,內心得到極大滿足的時候發出壹聲嘆息。
我壹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麽種好地,怎麽就地取材做出好吃的。
除了邀請兩三個朋友來家裏品嘗美食,壹起工作,沒有其他娛樂活動。
但是,我壹點也不覺得無聊。
這種回歸農耕時代的極簡生活,讓觀者感到特別的安心和舒服。
壹切觸手可及,觸手可及的都是堅實的土地和沈甸甸的莊稼。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早已擺脫了農耕時代落後的生產力。可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住在高樓裏,住在雲裏,卻想要壹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什麽人們會在陽臺和屋頂上種花種菜?
還記得幾年前風靡壹時的“偷菜遊戲”嗎?
全民癡迷“偷菜”,哪怕只是虛擬的。
看著自己地裏的蔬菜壹點點長大,互相澆地殺蟲,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和安慰。
但是,虛擬終究是虛擬,沒有堅實的土地,這種快感終究是短暫的。
但這充分說明,人們不可能完全拋棄田園農耕生活。
會是每個人心中很久的壹個夢想。
正因如此,將影片中的食物稱為“烹飪”顯然是不合適的。
城裏孩子做的每壹道菜都來自自己的田地。
這也是為什麽食物簡單,卻讓人覺得特別好吃的原因。
電影明顯不喜歡城市,世子因為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逃回了小森。同村的尤太太說得更直白:
“那些假裝什麽都知道的人什麽都不知道,
那些自命高人壹等的人,不過是把別人做的東西從右邊搬到左邊而已。
我聽膩了這些淺薄的人說的空話。"
但影片並沒有壹味地站在城市的對立面,而是讓城市的孩子重新嘗試融入被現代文明包裹的城市,然後心甘情願地回到小森身邊。
像以前壹樣跑回小森是在褻瀆小森。
只有掌握了在兩者之間選擇的主動權,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內心的決定,才能真正尊重和熱愛小森。
幸運的是,世子經歷了母親的不辭而別和在大城市的兩次生活,終於成長為壹個勇敢、耐心、安靜、淡泊的女人。
像壹棵樹。
從不依賴,從不尋找。
不知道她最後是怎麽在大都市的喧囂中找到壹個願意和她壹起回小森的男人的。這壹定不容易。
(作者:天涯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