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寄生豆、無根草、黃絲、金絲、馬冷絲、八千田、鰻藤。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壹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莖是絲狀和橙色的。沒有樹葉。花簇生,外面有膜質苞片;花萼杯狀,5裂;花冠白色,比花彎曲長壹倍,頂端5裂,裂片常向外彎曲;雄蕊5,花絲短,與花冠裂片互生;鱗片5,近圓形。子房2室,每室2胚珠,2花柱,頭對頭。蒴果近球形,成熟時完全被花冠包圍;種子是淺棕色的。開花結果期為7月-65438+10月。
產於連雲港、邱縣、銅山、寶應、南京、吳江等地,生長於山坡路邊、河邊,多寄生於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於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地區。菟絲子具有群居的特點,所以很容易在田間鑒別出種子中含有脂肪油和澱粉;也可入藥,為滋補收斂之藥,治療陽痿、遺精、遺尿。
日本菟絲子
學名日本菟絲子
菟絲子屬於旋花科菟絲子屬。英文名dodder,中文名是豆寄生和無根草。壹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缺乏根和葉的結構。莖攀援,絲滑,淡黃色,植株生有附在寄主上的吸器。有許多花,簇成壹團,花梗很短。花萼5裂,大約和花冠壹樣長。花冠5裂,短鐘形,長約2毫米,雄蕊5枚,花柱2個。蒴果球形,略扁,種子形狀變化較大,呈褐色。菟絲子似乎偏愛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比如家裏的樹籬,肩膀上的護坡,海邊的灌木叢,這些都是菟絲子理想的寄生環境。菟絲子具有群居的特性,所以在野外很容易識別。菟絲子的寄主範圍相當廣。大多數雙子葉草本植物(如豆科、豆科)和壹些單子葉植物都可能成為菟絲子的寄生對象,所以它就像是作物栽培中的壹種雜草。不過菟絲子在醫學上也有相當的地位。能治各種瘡腫,滋補強黃,所以也是中醫的良藥。菟絲子侵入植物後,會將吸器長成植物,從寄主體內吸收養分,繼續長出其他分枝。可以看出,壹棵菟絲子可以覆蓋相當大面積的作物或植物。菟絲子的種子有休眠,所以壹旦田間被菟絲子入侵,就會造成連續幾年被菟絲子危害的問題。控制菟絲子最方便的方法是用除草劑抑制菟絲子的生長或種子的萌發。能防治和殺滅菟絲子的化學藥劑有:2,4.d(二、四地)、棉隆(米隆)、dcpa(大可草)、敵敵畏(二氯苯醚菌酯)、敵敵畏(大芬)、敵草快(泰芬)、dnoc(二硝基甲酚、氟氯米)。此外,還可以在栽培前早耕早澆,使菟絲子發芽後不找寄主而死。調整作物的栽培期,配合使用除草劑,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分布在上海和杭州。
有害對象包括芙蓉、杜鵑、玫瑰、雪中、桂花、牡丹、珊瑚樹、元寶楓、冬青、女貞等。
種子發芽時,芽無色絲狀,附著在土壤顆粒上。另壹端形成絲狀菟絲子,在空中旋轉,纏繞寄主,在接觸點形成根吸。壹些細胞組織進入寄主組織後,分化成導管和篩管,與寄主的導管和篩管相連,吸收寄主的養分和水分。此時初生菟絲子死亡,上部莖繼續伸長,再次形成根吸,莖繼續分枝伸長形成根吸,然後繼續向四周擴張蔓延。嚴重時,整個寄主被菟絲子覆蓋,使受害植株生長不良,部分寄主因營養不良和菟絲子纏繞而死亡。
形態:日本菟絲子無根、無葉、無退化葉。它的莖很粗,略帶紅色,向四周生長,蔓延很快。它可以在折斷的莖形成根後繼續生長。花是粉紅色的,果實是球形的。每株日本菟絲子產生5 000 ~ 6 000粒種子,種子小而光滑,可在十種土壤中存活數年。
在上海,菟絲子9月開花,6月5438+10月種子成熟,種子落入土中越冬,或在次年2-3-6月落入土中,陸續發芽,遇到寄主後為害。如果沒有寄主,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獨立生活1個半月。寄主廣泛,主要是木本植物,也可危害草本植物,傳播迅速,危害幼苗、幼樹和灌木,但不危害老化樹皮。高大的樹木通過根際發芽的小枝向上蔓延或依靠其他宿主作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