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陸地面積約占總表面積的30%,而海洋面積約占70%。世界上有70多億人生活在土地上,因為土地可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大部分資源。但土地資源有限,多種資源不可再生,需要在土地資源枯竭前尋找新的出路,很多國家將目標轉向海洋資源。人類進入工業社會200多年了,任何壹個國家的運轉都離不開礦物能源的支撐。然而,陸地上的礦物能源是有限的。隨著許多國家礦物能源的日益消耗,陸地上礦物能源的儲量越來越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在上個世紀提出了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因為海洋資源豐富,但是深海地區的環境條件阻礙了人類發展的步伐,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在深海開發。
中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大國,從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長期以來壹直在探索深海開發。前段時間南海有好消息。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海牛二號”鉆機系統,不僅在2000米深度的海底著陸,還成功鉆了壹個231米深度的鉆孔,創造了世界紀錄。這個團隊是湖南科技大學的,那麽他們為了取得這個成績做了哪些努力呢?87個國家聚集在聯合國簽署了海事公約,中國就是其中之壹。該公約明確規定了國際***有海域的礦產資源,這使得許多國家重視深海資源的開發,並開始研究開發相關技術。畢竟大家都想早點進入這個領域,獲得更多的礦產資源。然而,當時中國的深海采礦水平還沒有發展起來,在深海領域的更多工作只是調查。
當時中國也想過從其他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但是別人壹開口就想交換深海資源。誰會做這種生意?在引進進口機械設備失敗後,國內壹些科研機構開始研究R&D的深海采礦設備。湖南科技大學的萬步燕教授“危在旦夕”,帶領團隊走上了深海鉆機的發展之路。中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海馬”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載人潛水器兩種4500米作業級潛水器,在南海北坡西部的“海馬冷泉”開展聯合科研,創造了多項深海作業新紀錄,標誌著中國深海綜合科研能力邁出了新的壹步。中國海洋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聯合科學考察是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與自主研發技術和設備應用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積極成果,是國家863計劃和重點研發項目開發的大型深海技術和設備開放***享的成功範例。
科學勘探是開發深海資源的前提。“向陽紅01”號船歷時263天,航行38600海裏。跨越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整個太平洋,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全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加深對印度洋和東南太平洋富稀土沈積物分布範圍及成礦規律的認識;找出了南大西洋熱液硫化物的分布範圍和規律,在南極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存。微塑料最早發現於南極水域的海水中;實現了資源、環境和氣候的高度整合,為進壹步探索海洋奧秘,拓展海底資源的探索空間,深化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