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培養女人的妻子

如何培養女人的妻子

蒲公英又名黃花小丁、婆媳、花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開花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栽培技術

種子制備

蒲公英是壹種多年生植物。在野外條件下,兩年生植物可以開花結籽。初夏,開花結實的種子數量隨生長年限增加。有的植物開20多個,優良品種可以開20多個。開花後,種子將在13 ~ 15天成熟。

花盤外殼由綠色變為黃綠色,種子由乳白色變為褐色即可收獲。千萬不要等到花盤裂開了再收割,否則種子很容易飛走,損失很多。壹般每個花頭的種子數在100以上。大葉蒲公英種子的千粒重約為2克,小葉蒲公英種子的千粒重約為0.8 ~ 1.2克。[3]

采種的時候可以把蒲公英的花盤摘下來,存放在室內煮壹天。待花盤完全散開後,陰幹1 ~ 2天,至種子半幹,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再將種子晾幹備用。[3]

在野生蒲公英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以直接控制野生蒲公英的根部進行栽培。通常在5438年6月+10月,挖好根後,種在溫室裏,行距8 cm× 3 cm。種植後澆足水,第二年2月就能長出新葉。這時候再施有機肥,葉子長到壹定程度就可以采摘上市了。[3]

整地和施肥

選擇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進行種植。每畝施有機肥2000 ~ 3500公斤,拌過磷酸鈣15公斤,均勻撒在地面上。挖深20 ~ 25 cm,仔細平整耙平,做出寬1.2 m,長10 m,高20 cm的壟。

蒲公英播種前,要先把地面變成畦埂,在畦埂內開壹條淺溝,溝距12 cm,溝寬10 cm。然後在溝裏播種,覆土0.3 ~ 0.5厘米厚。播種時,土壤應該濕潤。如果土壤幹燥,應該在播種前兩天澆水。春播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夏播雨水充足不必覆蓋。[3]

播種繁殖

蒲公英通過種子繁殖。種子無休眠期,收獲後從春季到秋季可隨時播種。根據田間需求,冬季也可在溫室內播種,露地直播采用條播。畦面按25 ~ 30厘米行距開淺水平溝,播種寬度約10厘米。種子播下後,覆土1厘米,然後稍微鎮壓。播種量為每畝0.5 ~ 0.75公斤。平畦播種,每畝1.5 ~ 2.0公斤種子。每畝優質蒲公英種子播種量僅為25 ~ 50克。播種後蓋草保溫,出苗時揭蓋,6天左右即可出苗。

為了早日發芽,可以用溫水燙種子來加速發芽,即把種子放在50 ~ 55℃的溫水中,攪拌至水涼,再浸泡8小時。取出種子,用濕布包好,蓋上濕布,每天早晚用溫水澆1次,3 ~ 4天左右即可播種。成熟的蒲公英種子沒有休眠期。當溫度在15℃以上時,種子可以在潮濕的土壤中播種。大約90小時後可以發芽。土壤溫度在65438±05℃左右時種子發芽快,25 ~ 30℃以上時發芽慢,因此可在早春至盛夏播種。

根據試驗結果可知,5月份種子未收獲後立即播種需要10 ~ 12天。如果在夏季將播種時間延長到7、8月份,從播種到出苗需要15天。播種量壹般為每平方米3 ~ 4克左右,可保苗700 ~ 1000株。[3]

田疃管理

播種當年的田間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如果出苗前土壤幹燥,可在苗床表面稀疏覆蓋壹些麥稭或茅草;然後輕輕澆水,待幼苗盛開後,用叉子把草剝掉;出苗後要適當控水,使幼苗生長健壯,防止徒長倒伏;在葉片快速生長期,應保持田間濕潤,促進葉片旺盛生長;冬前澆水1次,然後用馬糞或麥稭覆蓋,有利於越冬。

中耕除草:蒲公英出苗約10天時,可進行1次,以後每隔10天進行1次,直至收壟;田地裏不要有雜草。田埂封閉後可以人工拔草。

套種定苗:套種定苗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出苗後10天左右疏苗,株距3 ~ 5厘米,20 ~ 30天後定苗,株距8 ~ 10厘米,株距5厘米。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蟲能力強,壹般不需要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還是喜歡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因此,種植蒲公英時,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000 ~ 3500公斤作基肥,每67平方米施硝酸銨17 ~ 20公斤作種肥。播種後,如果土壤表面沒有覆蓋,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整苗。出苗後,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

生長期追肥1 ~ 2次。並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整個幼苗和出苗後的生長。當年種植的幼苗,等到第二年,植株質量好,產量高,就可以不摘葉收割了。秋播者入冬後,在畦面撒有機肥25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既起到施肥作用,又能保護根系安全越冬。第二年春天返青後,可配合澆水施化肥(尿素10 ~ 15公斤,過磷酸鈣8公斤)。為了早點上市,早春可以用小拱棚。秋末冬初應澆水1次,然後用馬糞或麥稭覆蓋,以利於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新株早期萌發。

采收:蒲公英在苗期可以分批采摘外面的大葉子作食物,也可以用刀把除了心葉以外的葉子切開來吃。每15 ~ 20天切1次。也可以壹次全株切割上市。壹般每畝地每次收獲可產700 ~ 800公斤。

采收時可用鉤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 ~ 1.5厘米平行劃刀,保留地下根部長出新芽。先挑大株收割,留下中小株繼續生長;也可以像東北壹些地方的芹菜葉壹樣收割,但葉子是散的,沒有形成葉束。單位面積產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量0.8 ~ 1.0公斤;溫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量1.2 ~ 1.7公斤;溫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量1.5 ~ 2.4公斤。[3]

疾病控制

葉斑病:葉表面的初生針尖由綠色變為淡褐色,然後擴展為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心為深灰色至褐色,邊緣有褐色線狀隆起,直徑3 ~ 8毫米,個別斑點20毫米。

斑枯病:下部葉片上最初出現褐色小斑點,後擴大為暗褐色圓形或近圓形至不規則斑點,大小5 ~ 10 mm,外部有不明顯的黃色暈圈。後期病變邊緣呈深褐色。

銹病:主要危害葉和莖。開始時,葉片上有淡黃色的斑點,葉背也產生小的褪綠斑點。之後會產生壹個稍微凸起的水泡。水皰破開後,散有大量黃褐色粉末。當葉片上有許多病斑時,葉緣卷起。以上三種病害的防治方法是:註重田間衛生,結合采摘收集病殘體,帶出田間焚燒;清溝排水,避免偏施氮肥,及時噴灑植物化學物質,使植物健康生長,增強抗逆性;噴42%福星EC 8000倍,還是20.67%萬星EC 2000 ~ 30000倍,還是40%以上?硫懸液500倍液或50%撲爾敏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10 ~ 15天1次,連續2-3次。收獲前7天停藥。

枯萎病:發病初期,葉片變淡黃色,萎蔫下垂,莖基部變為淡褐色。橫切面莖基部的維管束變為褐色,向上擴張的分枝維管束逐漸變為淡褐色,向下擴張的分枝引起根表皮壞死或變黑腐爛。有些莖在基部開裂,濕度大時產生白黴菌。

防治方法是:推廣應用酵素菌制成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加強田間管理,與其他作物輪作;選擇當地抗病品種;選擇適宜排水的沙土進行種植;合理灌溉,盡量避免過於潮濕的田地或雨後積水;發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以上溶液。硫磺懸浮劑600倍液,50%琥珀酸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每株藥液0.4-0.5升,視情況連續灌2-3次。

挑選

蒲公英可以通過分批采摘外面的大葉子作為食物,或者用鐮刀切割除心葉以外的葉子,每30天切割1次。采收時,可用鐮刀或小刀挑割,在1 ~ 2 cm處平行於地表切刀,留地下根生長新芽。先把大株摘下來收割,留下中小株繼續生長。也可以壹次全株砍下,投放市場。壹般每畝地壹次可以收獲2000 ~ 2500斤。蒲公英全株剪下後,根部受損,流出白色果肉,不宜在10天內澆水,以防根部腐爛。蒲公英作中草藥時,可在深秋將帶根的全草挖出來,去泥曬幹後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