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色澤金黃,香味嫩滑,搭配豐富,方法簡單。
材料:老豆腐2塊(就是北豆腐,比較硬的豆腐)
配料:食用油適量(茶油優先)。
調料:少許鹽(酌情加鹽或不加鹽)
工具:廚房紙,1盆。
【開始生產】?
先將豆腐洗凈,瀝幹水分,然後用廚房紙擦幹表面水分,用刀切成3厘米左右的方塊,裝盤待用。(註意,在這裏買豆腐要先洗幹凈,因為裏面有很多灰塵,洗好的豆腐壹定要用廚房紙擦幹,後面會說明)。
將鍋裏的水洗凈擦幹,加入少許食用油,加熱至六七成熱(用木筷子插的油,有豐富的氣泡代表溫度)。輕輕的把豆腐塊全部放進去,轉中火,翻炒,輕輕的推。(註意,炸豆腐的時候壹定要把油溫加熱到六七成才能把豆腐煮熟,豆腐熟了以後輕輕壹推。原理後面會解釋)。
翻炒至豆腐表面均勻呈棕色,轉小火繼續慢火翻炒至豆腐浮在油面上,表面顏色均勻呈金黃色,然後關火取出。引流後可以直接食用。如果不急,也可以趁熱撒點鹽,放冰箱裏備用。可以延長保質期,給豆腐底部增味,聞起來更香。炒豆腐要註意火力的變化,這是炒豆腐的關鍵。另外,人們在炒豆腐時壹定要經常觀察豆腐的顏色變化,這也是炒豆腐的關鍵前提。
食材:黃豆500克(可以根據自己的胃口多做壹些)
食材:鹵水10g(鹵水是制作豆腐必不可少的凝固劑)調料:清水、食用油、少許鹽(煎炸油首選茶油,可酌情加鹽或不加鹽)。
工具:1豆漿機、1豆腐木模具、1塊豆布、適量廚房紙、適量紗布、1紗布漏、1打蛋器、1 woks。
先把黃豆洗幹凈,提前壹個晚上用足夠的水浸泡,然後洗幹凈瀝幹水,拿壹臺豆漿機,把洗幹凈瀝幹水的黃豆和1500ml水加入豆漿機打豆漿,再攪拌。註意,黃豆壹定要浸泡8小時以上才能做成豆漿。另外,大豆和水的比例是1:3,原因後面會解釋)。
將豆漿打勻,然後用紗布過濾器過濾兩次,濾出豆渣,讓豆漿自然冷卻壹段時間(豆渣可以用來煮飯,也可以用來做蛋糕,既好吃又營養)。——(註意這裏的豆渣要多過濾兩次,保證調制出來的豆漿細膩)。
取壹小碗,加入10g鹽水和半小碗清水,攪拌均勻融化。——(註意鹵水要和水混合配制鹵水)。
將豆漿冷卻至85℃左右,將上述配制的鹽水壹點壹點滴入豆漿中。豆漿是鹵水和豆漿時,要輕輕攪拌,使其混合均勻。豆漿表面出現均勻的絮狀物後,停止與鹵水攪拌,自然靜置20分鐘。——(註意做豆腐的關鍵壹步。點鹵水的時候壹定要慢慢攪拌,保證豆漿和鹵水能混合均勻。).
靜置後,豆漿已經基本凝固,完全分散,用打蛋器或攪拌機壓成均勻的小顆粒,豆腐即可食用。註意,這裏的豆漿凝固後壹定要再打碎,因為妳這裏只吃豆花,不需要剩下的水。
將豆腐模具清洗幹凈,鋪上壹塊幹凈的豆布,將豆腐放入豆布中,蓋上外層的豆布。最後將層壓板在模具上旋轉壓實,壓實後靜置20分鐘左右揭開老豆腐。註意,這裏豆腐變成豆腐最重要的是最後壹步壓豆腐。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輕,壓好後靜置壹會兒。
後續步驟與上述老豆腐步驟相同。把壓好的豆腐拿出來切成方塊,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把壹部分切成3厘米左右寬的方塊,再按照制作豆腐泡的第壹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