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外面覆蓋的褐色皮稱為茯苓皮,外面橫截面微紅的疏松層稱為赤茯苓,裏面白色致密的部分稱為白茯苓。有的茯苓中間有壹根松根,靠近根的部分叫茯苓參,中間的根叫茯苓參木。茯苓有利尿、吸濕、健脾、安神的功效。也可以制成粉末,用於女士們喜愛的美白面膜。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有很多功能。古人稱茯苓為“四季藥”,是因為它的作用範圍很廣,不分四季。當它與各種藥物配合使用時,無論寒、溫、風、濕諸癥,都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茯苓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吧!
1.茯苓性味甘、淡、平。作為壹種藥物,它有利尿,滋養脾胃,寧心安神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腫瘤和保肝作用。
2.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而其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所有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狀,無論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蘊,都可以壹起用。
3.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還可作為補肺健脾、治療氣虛的佐藥。茯苓還可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疼痛等。
4.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堿、麥角固醇、多種酶和鉀鹽。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泄;具有鎮靜、保肝、抑制潰瘍發生、降血糖和抗輻射的作用。
茯苓能治失眠嗎?
茯苓能治失眠嗎?答案是肯定的。茯苓對失眠有壹定療效,但治療失眠最好的還是酸棗仁。建議用茯苓配酸棗仁。接下來麻王百科就為朋友們說說茯苓能治失眠的問題。
1.經常吃茯苓可以安神,治療失眠。茯苓入藥有利尿和鎮靜作用。可用於心悸、失眠等癥,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焦慮、心悸、失眠等癥。
2.茯苓是壹種生長在松樹根部的真菌。味甘、淡,有利尿、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治療範圍廣,適用於水腫、尿少、脾虛、厭食、煩躁、失眠多夢,對婦女和老年人滋補效果最好。
3.茯苓可以做成湯,泡在酒裏。將100克茯苓放入500毫升酒中,每天飲用5-10毫升,有寧心安神、健脾益壽的功效。
4.茯苓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稱之為“久服,寧心養神,不饑延年”。有營養學家對慈禧太後的長壽進補藥方進行了分析,發現慈禧太後常用的進補中藥有64種,使用率最高的是茯苓。近年來藥理研究也證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起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
茯苓可以祛斑嗎?
茯苓可以祛斑嗎?《本草綱目》說:“茯苓為末,與蜂蜜調合,敷於面上,治產婦面部生瘡,黑皰如鳥蛋。”茯苓不僅能去除黑白面,還能固烏發,延年益壽。茯苓,性味甘、淡、平,能祛斑、美白潤膚、增強免疫功能、擴張血管。
1,茯苓不僅是壹種保健藥品,還具有祛斑、祛痘、美白、潤膚的美容功效,有瘦身的作用。壹般來說,不建議吃茯苓來達到祛斑的效果。蜂蜜和茯苓粉可以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敷臉,翌晨可以用清水洗掉。
2.茯苓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中藥八珍”之壹,又被稱為“四時藥”,因為它無論寒性、溫性、風濕性都能在與各種藥物的配伍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3.茯苓的美容記錄由來已久。除著名的湯外,還有許多具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劑,如洪《方》中記載的瓊玉膏,其中茯苓具有益氣養陰、潤膚美白的作用。《背後的經驗》記載,吃茯苓百日,可潤澤肌膚,延年益壽。
茯苓的副作用
茯苓有副作用嗎?其實茯苓性質溫和,可以作為食物,長期食用沒有副作用。只是吃茯苓要註意的幾件事。下面我們來看看吃茯苓需要註意什麽!
1,陰虛不濕熱,虛寒遺精,氣虛慎用。
2、陰虛火旺、口幹咽燥者不宜使用。
3、老年人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4.藥性理論:“忌米醋。”
5、《本草經》:“腎虛、小水利己或忍不住或虛寒精滑者,不可服用。”
6.張:“如果是壹個小小的方便或幾件事,就會傷害人的眼睛。出汗太多,就會失去活力。”
7、《應得本草》:“氣虛下陷,水燥口幹者禁。
茯苓怎麽吃
茯苓怎麽吃?人們最常見的吃法是將茯苓與其他雜糧混合煮粥,藥膳中少不了茯苓。茯苓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食用歷史。下面,麻王百科介紹幾個茯苓食療驗方,供大家參考:
壹、陳皮粥:
材料:陳皮2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陳皮、茯苓煎煮去渣,再加入粳米煮粥,或將陳皮、茯苓曬幹成細粉,每次3-5g,加入煮好的米粥中,壹起煮粥。每天服用1 ~ 2次,共10 ~ 15天。
功效:理氣健脾,化痰安神,同吃。適用於脾胃氣滯、中焦濕阻所致的胸膈痞滿、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心悸惡心等癥。
二、蓮子郵寄蛋糕:
材料:蓮子肉30g,茯苓20g,麥冬30g,面粉100g,桂花適量,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原料全部磨成細面,加入適量白糖和桂花與面粉混合,然後用水和面,蒸成餅。早餐每天50-100g,共10-15天。
功效:健脾安神,滋陰清熱。適用於心陰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心悸、怔忡、口幹等癥。
第三,若偏寒濕,可與桂枝、白術配伍。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同用。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同用。虛寒者,亦可與附子、白術同用。對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可作為補肺健脾、治療氣虛的輔助用藥。半夏與陳皮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用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阻聚生痰證。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用於焦慮、心悸、失眠等。常與人參、遠誌、酸棗仁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