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浦城有什麽好吃的地方?

浦城有什麽好吃的地方?

浦城縣位於福建省最北部,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在飲食文化上,可能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多樣化。下面是我整理的壹些浦城好吃的地方。歡迎閱讀。

七層蛋糕

七層蛋糕:蛋糕分為七層,色澤艷麗,嫩滑香甜,富有彈性,老少皆宜。

做法:1。將晚稻用清水浸泡2小時,洗凈後取出,瀝幹水分,加水磨成漿,再加入明礬(調好水)攪拌,留白色漿備用。將梔子磨成漿,攪拌成黃色漿。將紅糖放入鍋中,加水用小火煮沸,形成粘稠液體,濾去雜質,取出放涼。2.向鍋中加入清水,煮沸。放在蒸籠上,籠內鋪幹凈紗布,放在通氣板上,舀入白漿蒸8分鐘左右,再蒸壹次,量和時間相同。然後舀入紅瓤20次,每次350g左右,前5次蒸約10分鐘,後15次蒸約15分鐘。紅瓤蒸熟後,舀入50克白瓤,蒸約15分鐘。然後分三次舀500克黃漿,蒸約15分鐘。當它完全蒸熟後,蒸汽水會變幹。取出晾2小時左右。將花生油抹在餅面上,倒在案板上,翻過來放在另壹個案板上,再抹熟花生油,切成三角片。籠蒸時,用開水快速蒸。吃的時候,取壹小塊,加調料即可食用。

油炸燈

炸燈,因為松溪方言,也有人會叫它“炸棗”。相信松溪的朋友會很熟悉,它的模具就像壹盞燈。先在帶柄的鐵燈上蓋壹層米糊作為外皮,再在上面放上蘿蔔絲、木耳絲、香菇絲、辣椒末混合餡,再澆上壹層米糊。泡在熱油裏炸,又脆又辣,街邊小攤炸好了就吃。

肉燕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傳統食品,細而不膩,軟而脆,鮮而適口,就像燕窩壹樣,有壹種素食的風味。

相傳南宋時,甄在蒲城設宴,隨行廚師林阿榮叫臨時廚師許搗魚丸。徐誤聽是丸子,挑了精肉搗醬粉。林無奈,幹脆就拉平吧。薄如皮肉,色澤晶瑩,吃起來像燕窩。此後浦城、福州等地紛紛效仿,稱之為肉燕、燕子。

蒲城燕子皮材料精細,取新鮮瘦肉,用木錘搗碎,撒上土豆粉合成硬坯,用圓木棒反復搟成薄片,薄如紙。經折疊、切割、幹燥後,切成細絲稱為“燕絲”,切成薄片稱為“燕皮”。質量最好的燕子皮,每斤120~130塊左右,每塊都是豆腐塊大小,白而薄,完好無損,無面粉。

木樨茶

桂花俗稱桂花,有紅花(桂花)和黃花(桂花)兩種。桂花茶是浦城特有的地方美食。其制備方法相對簡單。中秋節挑選色澤鮮艷、香味濃郁的紅色桂花,通過過篩去除泥沙,再經過精挑細選,去除桂花中的枯枝、碎葉等雜質。將桂花洗凈放入鍋中,先將鍋中的水燒開至近沸騰,再將桂花放入熱水中煮壹會,取出放涼,然後倒入冷水中靜置數小時,最後用冷開水沖洗壹次,瀝幹水分,擠出水分,按比例加入糖,充分攪拌混合,便成了蜂蜜桂花,密封罐裝,放在陰涼幹燥處備用。

浦城盛產桂花。春節期間,好客的主人,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會捧著香噴噴的桂花茶招待客人,作為壹種美好的祝願。將壹勺蜜錢放入白茶中,倒入開水中,用帶花瓣的小銀勺輕輕攪動,細細品味。香味和甜味充滿了整個心。

豆腐丸

豆腐丸是浦城的傳統小吃。其加工方法更為精細。將適量精鹽放入嫩豆腐中,在碗中搗成糊狀,然後裹上肉,用勺子逐壹舀出,放入面碗中,搖成丸狀,放入鍋中煮。

用豬蹄、豬骨、墨魚幹文火熬湯。當藥丸浮在鍋的表面時,妳就可以出鍋了。加入蔥花、味精、香油、鮮香粉等佐料,即可食用。豆腐丸子形似橄欖,潔白如雪。它們是美味又經濟的小吃。

漫長的夏季肉丸

流傳千年的長夏丸子,是浦城的傳統美食。長夏是春夏之交,氣溫逐漸升高,正是農民插秧早稻的忙季。家家戶戶都在這壹天吃“長夏肉丸”。

“長夏丸子”是將大米磨成水粉,壓幹,搓成丸子,和肉絲、筍絲、香菇壹起煮。它嘗起來非常美味。

泥鰍和豆腐

據說泥鰍煮豆腐有兩個雅號,壹個是“佛跳墻”。意思是泥鰍視為佛,白豆腐如墻。壹開始只是放冷水和豆腐進去。加熱時,泥鰍在鍋裏拼命掙紮,跳到較涼的豆腐上,故名。還有壹個叫《漢宮秋》。把白豆腐塊想象成漢白玉做成的宮殿,加熱後,壹些泥鰍會鉆進軟豆腐裏,故名。

主要特點:麻辣的味道,鮮美的湯汁,由於添加了薄荷和肉桂葉而具有獨特的香味,這是在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棗糕

紅棗在福建山野仍然很常見,它的果實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當棗子變黃的時候,我們就會貪婪。成熟的酸棗掉下來了,我們撿起來,兩頭圓圓的比較甜,就留下來吃了,滑滑的,酸酸的,微微有些乳白色。

有些不太好看的酸棗做成酸棗糕,酸酸甜甜的,開胃。家裏做棗糕的時候,把棗煮熟去皮,放在碗裏用筷子攪拌,去核,晾在木板上。制作棗糕時不用的酸棗皮也可以烘幹。吃的時候放點調料蒸軟,不過是小孩子喜歡的零食。

松溪美食

松溪縣,地處閩浙交界處,武夷山東南,是福建省北部山區的壹個特色小縣,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背景和積澱。

古時候,沿河兩岸喬松眾多,素有“百裏松蔭長溪”之稱,故名松溪。現在,讓我們來了解壹下當地的傳統食品,如松溪焦姣、松溪煎餅、松溪夢丸、七層糕和炸燈。

松溪焦姣

松溪焦姣是松溪的特色小吃。焦姣,原名“劈”,是用來紀念著名的嶽飛的。因為松溪人上桌前要把它切成小塊,所以幹脆就叫“小角”。“焦姣”是松溪的名吃,已有8900年的歷史。

制作時,先用雙刀將肥白剁成肉醬,再將面粉、糖、肉醬混合成餡。然後,把鴨蛋打成蛋液,放在鍋裏烤成顏色淺黃滑嫩、薄如春餅的“蛋皮”。然後將拌好的肉餡用雞蛋皮包成方形長條,整齊地放入底部鋪有紗布的蒸籠中,大火蒸熟。如今,吃小犄角已經不再困難。小角落的制作工藝也隨著大家口味的變化不斷翻新改進。切片,蘸蛋液炸,感覺更脆。

清蒸的松溪牛角呈琥珀色,油炸後呈金黃色,切成菱形,放在素白瓷碟上,點綴幾朵小花,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我的夥伴抑制住大吃壹頓的欲望,小心翼翼地咬了壹小口。又松又軟,又香又甜,入口即化,完全吃不出肥肉的油膩感。油炸後,蛋皮更加酥脆,外酥裏嫩多了幾層。

松溪煎餅

松溪煎餅也叫松溪春卷。它由面團和餡料制成,酥脆,風味獨特。

制作松溪煎餅的原料:

面粉、綠豆芽、韭菜、瘦肉、竹筍、蘑菇、胡蘿蔔、豆腐幹等。

松溪煎餅的制作方法:

面團:將面團揉醒,然後用手攤在熱鍋上,不要太厚。熟了,薄薄的面餅就是煎餅的面團。

餡料:綠豆芽、韭菜洗凈,瘦肉切成小塊,竹筍、香菇、胡蘿蔔、豆腐幹分別洗凈切絲。炒鍋放油,放入竹筍、香菇、胡蘿蔔、豆腐幹、綠豆芽,翻炒幾下,然後加水,加鹽、糖,勾芡,放入味精,放涼。將準備好的餡料放入面團中,卷成筒狀,即可食用。

還有放入油鍋用文火煎的卷,香脆,別有風味。

松西蒙丸

松溪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之前提到的松溪小角。不過,相信很多人對松溪夢灣並不熟悉。蒙古丸是當地人比較喜歡吃的壹種甜點。蒙藥口感綿軟,嘗過就停不下來。

具體做法:將蕨粉、白糖、豬油攪拌,揉成眼睛大小的丸子,蒸熟食用。

白色涼粉

是當地的夏季小吃。高中的時候,記者經常在放學後去小攤上吃白涼粉,特別爽。白色涼粉吃起來像龜苓膏,原料都是仙草,和農村老家吃的仙菜味道差不多。

白色涼粉的制作過程其實很簡單。只需在曹憲汁中加入澱粉或米湯、土豆粉和少許食用堿,放入鍋中攪拌至糊狀,然後放入盆中冷卻,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白糖或蜂蜜,或加入少許薄荷粉,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