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

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

 大家都知道大寒很冷,那麽大家對大寒這個節氣了解多少呢?下面壹起跟我欣賞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吧!

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 篇1

 大寒每年1月20日或21日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壹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壹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壹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壹年的節氣輪回。

 大寒的習俗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壹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壹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壹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壹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壹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竈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壹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壹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壹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壹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壹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誰。因此有些老板壹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飲食變化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裏。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裏,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稭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稭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 篇2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壹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壹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壹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大寒,與小寒相對,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壹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壹年的節氣輪回。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

 黃河流域地區的大寒物候特征為“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意思是:大寒以後陽氣上升明顯,可以孵小雞了(就現在情況而言,正月份才開始孵化小雞)。

 征鳥即鷹隼等肉食鳥類,大寒時節多盤旋高空,尋捕食物,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大寒地面氣溫降至最低點,河內冰層也達到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壹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壹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大寒節氣手抄報的內容 篇3

 大寒的意思是寒冷到了極點,天氣非常冷。大寒屬於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壹個,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壹個節氣。

 大寒寒冷到極點,之後便是春天將至。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當烏山有阻高或穩定脊,中蒙邊境壹帶有橫槽或中心氣旋,亞洲中緯環流平直。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受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持續低溫。

 同小寒壹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幾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壹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壹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工作,特別應註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對於某些作物來說,在壹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采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壹環。

 小寒、大寒是壹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壹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壹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