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是壹種1歲的多年生作物,植株茂盛,根系強壯發達,根瘤大。莖圓形,分枝,主莖長達20余米,葉腋內有卷須。葉深綠色,掌狀裂,5~7裂。木瓜是雌雄同株的雌雄異株植物,花淡黃色,雄花無限花序,果實為太陽藤。佛手的雌蕊無需昆蟲或蝴蝶授粉也能發育成瓜果(單性結實),太陽藤結瓜壹個接壹個,都結出果實。壹般單果重200~350 g,瓜皮綠色、光滑、無毛、蠟質。瓜裂7~10,瓜籽1,扁扁的。瓜成熟後,種子可以發芽,瓜內留有兩片厚子葉,嫩芽和直葉伸出。瓜果在出苗後3個月左右開始結果,每個單果開花采收需要20天左右。春天播種,秋天收獲。1~2年的藤葉生長旺盛,正處於盛果期。單株產量可達200~300 kg,折合75000kg/hm2,產值52 500元/hm2,經濟效益顯著。全生育期8個月,瓜期4個月左右,要分期采摘。?
1.2生態特性木瓜具有喜光、喜涼、喜濕、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凍後出苗(日平均氣溫8~12℃)最適宜結果,日平均氣溫低於1℃時藤本和瓜類受凍。
喜光是佛手的特點之壹。光照充足產量高,但在炎熱的夏季烈日強光下,葉面積大,蒸騰系數高,僅生長藤蔓難以結果。它們大多在秋天後結果。如果空氣濕度高,土壤水分充足有利於開花結果。如果空氣幹燥,土壤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難,葉片萎蔫,就很難結果。即使開花後,小瓜也會變黃脫落,或者因為幹旱,瓜長得畸形,幹旱嚴重時藤蔓枯死。由於萬壽果的藤和葉生長旺盛,適合在土層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種植。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通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山坡、溪流、溝渠,有利於佛手的生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於管理。佛手根系發達,秋翻春耕,耕深30厘米,才能分化保墑。?
2.2合理的田間密度和密植是提高木瓜產量的有效措施。木瓜的行距為5 m×6.6 m,每株營養面積為33 m2。進行開洞種植,種植300株/hm2,為高產奠定基礎。?
2.3棚佛手喜歡通風透光,所以壹定要棚栽。瓜棚要求1.5~2.0 m高,堅固,寬敞,透水性好。當幼苗長到30~40 cm時,需要引藤上架,以滿足長藤和爭花爭果的需要。?
2.4施肥木瓜根系發達,分布廣,喜肥水。要施足糞肥、土雜肥、草木灰。播種前,施入穴內的基肥量應占總施肥量的40%。在生長期,前期需要較少的肥料,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多的肥料和水分。氮、磷、鉀要與細土混合,在距瓜頭30 cm處開洞,以保花保果。第二次盛花期應補充P、K肥,施於距植株60 cm的開環溝中,促進後期生長。根據田間記錄,產量為75000kg/hm2,需K2O 257.25 kg/hm2,適宜的肥料配比為N∶P∶K=1∶0.56∶2。?
2.5水分管理木瓜藤蔓長,葉面積大。六七月份氣溫高,蒸發快,需水量大。土壤幹燥時要及時澆水,防止死藤死苗。結果後,應在它成熟時采摘,以確保生產和增加收入。?
2.6佛手的繁殖方法繁殖有兩種:壹種是甜瓜繁殖,另壹種是枝藤無性繁殖。?
2.6.1種甜瓜繁殖。種瓜育苗移栽或直接采摘繁殖時,冬末春初育苗時,壹定要蓋好肥料,註意保暖,防止爛種。調整苗床,瓜類種子以6-8厘米的間距種植,莖朝下,芽朝上,覆土4-6厘米,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苗床溫度應控制在15~20℃,瓜子應在次年春分無霜時移栽種植。直播在春分前後進行。根據田間行株間距挖50厘米見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機肥,然後墊1層細土播種。把瓜芽朝上,把手朝下,蓋上5厘米的土,再蓋壹些雜草保溫、澆水、保濕。?2.6.2葡萄繁殖技術。前年頭老莖發芽或新栽技術蔓長出後,取壯地下長35-50厘米帶側蔓(帶根)的插條,插入深度25厘米,架上栽壯苗3-4棵左右。?佛手的種植前景
木瓜原產於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又名“獵鷹瓜”,屬於葫蘆科珍稀蔬菜品種,在我國雲南、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均有種植。佛手外形獨特,清脆多汁爽口,富含膳食纖維,病蟲害少。食用時無需削皮,鮮嫩多汁,清香可口;煮熟後可做成長壽湯、肉片等高檔品種的蔬菜,也可與各種鹹菜冷拌腌制。佛手主要吃嫩瓜,但它的嫩筍也是極好的蔬菜,可以炒,可以涼拌,可以作為火鍋的配菜,口感清淡爽脆。木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其他蔬菜高幾倍甚至十幾倍。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胃脘痛、消化不良、肝炎、白帶、痰咳、瘡腫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也是適合夏季食用的好蔬菜。經常吃佛手可以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因其產量高、價格好、種植簡單,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如果把佛手種在屋頂上,可以遮陰避雨,也可以作為風景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