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增加蛋白質與蔬菜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的減肥法,優點不僅是減肥,還有助於降低血糖、血壓和甘油三酯。同時還能幫助提高HDL(好膽固醇),降低LDL(壞膽固醇),從而改善健康。
如何確定每天的攝入量?
如果妳能簡單地從妳的飲食中刪除最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精制澱粉(白米和白面粉)和高血糖指數G的糖,妳就能迅速改善妳的健康。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篇科學論文能夠準確解釋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個人需求之間的標準關系。
以下是營養專家對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壹些建議。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多嘗試,找出最適合的攝入量:
每天100-150克
這是壹般人最適宜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的活動狀態,有效維持體重和體型。
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包括:所有蔬菜,每天幾片水果,適量的健康澱粉,如土豆、紅薯、燕麥或糙米。
每天50-100克
當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到50-100g左右時,可以幫助大部分人達到減脂減肥的目的。如果妳對碳水化合物敏感,減少攝入有助於保持體重。
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包括:大量蔬菜、每天2-3片水果和少量健康澱粉,如土豆、紅薯、燕麥或糙米。
每天20-50克
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到20-50g左右時,就會對新陳代謝產生明顯的影響。壹般來說,這樣的攝入對於想要快速減肥或者患有代謝問題和糖尿病的患者是可行的。
每天少於20克
壹般來說,當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低於20g時,就會發生所謂的酮癥,通過酮體為大腦提供能量。同時身體會抑制食欲,加快減脂速度。
饑餓酮癥的表現是:患者吃不下東西,引起饑餓感,容易使肝臟中的糖原逐漸減少,引起衰竭。壹方面是缺乏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另壹方面是肝臟儲存的葡萄糖耗盡,所以身體所需的能量會被體內儲存的脂肪所替代。但當脂肪分解代謝增強時,往往伴有不完全氧化,容易產生過多的中間產物,如丙酮和乙酰乙酸B-羥丁酸,統稱為酮體。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酮體極小。如果由於長期饑餓導致血液中酮體過高,尿液中有酮體,就會發生饑餓性酮病。簡單來說,節食導致體內產生的酮體增多,超過了人體的代謝能力。如果壹步步發展,會引起血液酸化和代謝性酸中毒。饑餓性酮病較輕,僅血液中酮體增多,尿中出現酮體,臨床上無明顯癥狀。饑餓酮癥是壹種類似於糖尿病酮癥的相關綜合征。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相比,雖然兩者都是酮癥,但饑餓酮癥的特點是血糖正常或偏低,出現酮癥,但酸中毒並不嚴重。飯後壹小時,尿中酮體基本消失。饑餓酮癥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在中重度患者的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饑餓性酮病較輕,僅血液中酮體增多,尿中出現酮體,臨床上無明顯癥狀。中、重度患者因血液中酮體堆積過多而發生代謝性酸中毒,出現四肢無力、乏力、口渴、多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加重等早期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出現頭痛、深呼吸和呼出爛蘋果味,逐漸陷入嗜睡、意識模糊和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