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娜女王(797年至802年在位);
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四世,君士坦丁六世的母親,拜占庭帝國第壹位王後,也是拜占庭帝國最後壹位王後;780年,丈夫利奧四世去世後,立兒子君士坦丁六世為皇帝和皇太後,掌握實際權力;797年,他廢了兒子,做了皇後。802年被廢黜,伊蘇裏亞王朝結束。她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唯壹壹位使用陽剛皇帝(希臘語:βασλε,英文:emperor)而非陰柔皇帝(希臘語:βασλσα,英文:empress)稱號的女皇。
馬其頓人佐伊(1042年至1050年在位);
又名“正統派佐伊”,馬其頓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和拜占庭帝國皇後海倫娜的女兒,羅·梅納斯三世皇帝,拜占庭帝國第二任皇後;父親去世後,flo·米納斯三世繼承了王位。她在1034年與心腹太監約翰* * *合謀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同年,她嫁給了來自戈尼亞帕夫雷、出身卑微的米歇爾,並幫助她登上王位,成為米哈伊爾四世。1041年,米哈伊爾四世去世,她立米哈伊爾五世——她的侄子和養子——為帝。米哈伊爾五世企圖排擠她,但得到了忠於馬其頓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的支持,米哈伊爾五世被廢。作為馬其頓王朝的正統派系,她和她的姐姐提奧多拉在1042處於同樣的地位。同年,他與六十多歲的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皇共治。
提奧多拉女王(1042年至1056年在位);
馬其頓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和拜占庭帝國皇後海倫娜的女兒,馬其頓人佐伊的妹妹,拜占庭帝國第三位也是最後壹位皇後,馬其頓王朝最後壹位皇帝;從1042開始,他的姐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就是拜占庭帝國的領主,三個皇帝壹起執政;1052年,他的姐姐馬其頓人佐伊去世,他和妹夫君士坦丁九世壹起掌權。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後成為單獨的女王;沒有繼承人,米哈伊爾六世在1056年去世前被指定繼承王位,馬其頓王朝結束。
越南
李(1224至1225在位):
即,本名李,是越南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越南李氏王朝的第九位也是最後壹位皇帝,李的二女兒,原名趙生公主;1224年,惠宗的長女舜天公主出嫁,沒有男性繼承人,因此被任命為皇帝的妻子。同年,權臣陳壽都廢了惠宗,立他為帝。七歲,實際權力在壽都手裏。1225年,她嫁給了自己的侄子陳日同(即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被貶為昭聖皇後,李朝被陳朝取代。因為沒有子嗣,1237年,陳壽度逼唐太宗廢位,改稱昭聖公主。1258年,唐太宗為了陳生宗,對太子黃晨進行了禪定,陳生宗娶昭聖公主為皇後,屬於亂倫行為,同年生下陳雲(即後來的陳仁宗);他死後,他追悼了皇帝趙。她是皇後,後來成為兩代皇帝的皇後,她的兒子也是皇帝,越南歷史上的傳奇女子。
俄羅斯帝國的羅馬諾夫王朝(***4)
凱瑟琳壹世(1725年至1727年在位);
葉卡捷琳娜(I)阿列克謝夫娜,彼得壹世的第二位皇後,俄羅斯帝國的第壹位皇帝,俄羅斯帝國的第二位皇帝和第壹位皇後;原本是立陶宛農民的女兒,在北方大戰中被俄軍俘虜,受到彼得壹世的寵愛,成為他的情婦。1712正式成為彼得壹世女王;1725年,她的丈夫彼得壹世在禁衛軍的支持下成為女王。在位時間短,沒有政績;她與彼得壹世有兩個兒子和五個女兒,其中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都早逝,第二個女兒與這個女人,即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王壹起長大;他死後,沒有男性繼承人,他的繼子彼得二世繼承了王位。
安娜壹世(1730年至1740年在位);
全名安娜·伊凡諾夫娜,俄羅斯沙皇伊凡五世的女兒,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壹世的侄女,俄羅斯帝國第四位皇帝、第二位皇後彼得二世的姑姑;1710嫁給了庫爾蘭公爵,但她丈夫不到三個月就去世了,於是她成了庫爾蘭公爵夫人,成了寡婦,壹直沒有結婚。1740年,他的侄子彼得二世皇帝死了,沒有子嗣,所以他成了皇後。他在位期間,長期使用外國軍隊。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他與哈布斯堡家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壹世)聯手對抗法國波旁家族的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方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他以浪漫的生活聞名,在沒有王後的情況下繼承了他的侄子伊凡六世。
伊麗莎白壹世(在位時間1741—1762);
全名伊麗莎白·彼得羅夫斯基(Elizabeth Petrovna),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壹世和皇後葉卡捷琳娜壹世的女兒,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和第三位皇後伊凡六世的姑姥姥;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自己的侄子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王,並自稱是彼得大帝的合法繼承人;在他執政期間,他鼓勵商業發展,振興了俄羅斯經濟。資助文藝創作,建立莫斯科大學和藝術學院;參加了七年戰爭,與法國和奧地利帝國結盟,多次戰勝普魯士。但她賦予貴族特權,使得農奴的處境更加艱難;同樣以放蕩著稱的他終身未婚,死後也沒有繼承人,這讓他的侄子彼得三世繼承了王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
即葉卡捷琳娜大帝,全名葉卡捷琳娜(II)阿列克謝夫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後壹位皇後;原本是德國壹位公爵的女兒,1745嫁給了彼得三世。伊麗莎白女王於1762年去世,她的丈夫彼得三世登基為女王。同年,發動了壹場宮廷政變,廢黜了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王。在位期間,他發動了第五次和第六次俄土戰爭並取得勝利,打敗了奧斯曼帝國,吞並了克裏米亞汗國,獲得了進入黑海的通道。與普魯士、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使俄國地位空前,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第壹大帝國,因此被尊為“大帝”,是俄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大帝”之壹(另壹個是彼得大帝);他與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交往密切,但思想仍然保守,反對法國大革命。同樣以浪漫生活著稱的還有男寵,她眾多,她的兩個兒子(包括後來繼承王位的保羅壹世)可能是她和男寵的兒子(因為她的丈夫彼得三世不能生育)。
日本
圖伊古皇帝(592年至628年在位):
秦明的女兒,敏達的妹妹和皇後,申沖的妹妹,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壹位女天皇;592年,他的弟弟被蘇殺死後,被立為皇帝。登基之初,立我侄兒聖德太子為皇太子,並進行了改革;在位期間限制貴族權力,尊崇佛教,四次派遣使節訪問中國隋朝,開創明日香時期。多次出兵朝鮮半島討伐新羅,但均告失敗。
黃皇帝(642年至645年在位,復為齊明帝,655年至661年在位);
舒鳴皇後,妹妹孝德天皇,第35、37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二位女天皇;642年,舒鳴死後,她的丈夫立即被有權勢的大臣蘇儀和夏儀接管。645年,其長兄太子(即後來的天智帝)發動宮廷政變,滅蘇入鹿,是對其弟孝德天皇的禪定;654年孝德天皇死後,次年重新統壹,實權掌握在他的兒子,大哥,太子手中;統治後期,驕奢淫逸,在宮中廣泛從事;在位最後壹年,出兵朝鮮半島支援百濟,抗擊新羅和大唐聯軍,戰死沙場。兩年後(663年),日軍和百濟聯軍在百江口戰役中戰敗。
執政的皇帝(690年至697年在位):
天智天皇的女兒,天武天皇的侄女和皇後,第41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天武帝及其叔父、丈夫死後,稱為朝廷。689年,其子曹丕親王去世,次年正式即位。697年,他冥想他的孫子,皇帝武文,被稱為太上皇。在位期間,日本文化大發展,白鳳時代開始。
元明帝(707年至715年在位):
天之天皇的女兒,妹妹和兒媳,草薙天皇的姑姑和皇太子妃,武文天皇的祖母和母親,日本歷史上第43位天皇和第4位女天皇;707年,武文死後,他的侄子和兒子,他繼承了王位,因為他的侄子和丈夫,曹丕王子早死了。715年,成為禪宗太上皇。710年,遷都平城井,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5年,她在女兒鄭源身上得了禪,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
鄭源皇帝(在位時間為715年至724年):
久石壁天皇和元明時期女天皇的女兒,日本歷史上第44代天皇和第5位女天皇;715年,她的母親,元明時期的女帝,在位。724年,他對他的侄子聖武天皇進行了冥想,並成為了最高皇帝。
孝謙天皇(749年至758年在位,被稱為德意誌女皇帝,764年至770年在位)。
聖武天皇與光皇後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6、48代天皇和第6位女天皇;749年,他的父親聖武天皇登上王位。758年,遠房表親,淳仁帝為太上皇,仍握有實際大權。764年,由於藤原仲麻呂之亂,淳仁皇帝被廢黜,重新建立;在位期間多次派遣唐使節來華,是奈良時代的鼎盛時期。晚年偏愛道鏡、法王,造成諸多弊端。
鄭明皇帝(在位時間為1629年至1643年):
水月天皇和德川和子的女兒,第109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父親死後,水衛皇帝即位。1643年期間,他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虞姬進行了禪定,成為太上皇。
櫻町天皇(1762年至1770年在位);
櫻町天皇的女兒,妹妹桃藏天皇,日本歷史上第117代天皇,迄今為止第八位也是最後壹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莫莫佐諾皇帝駕崩,因莫莫佐諾皇帝的兒子任瑩(後桃園皇帝)尚年幼,即位。1770年,隨侄兒後桃園帝入禪,繼續做太上皇。
尋寶者:印度帝國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1877年至1901年在位)。
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維多利亞女王(1837 ~ 1901在位),第壹位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壹的女王,英國歷史上唯壹獲得“女王”稱號的君主,英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他的叔叔威廉四世去世後成為英國女王;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打敗清帝國,簽訂《南京條約》,這是西方列強第壹次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1877接受“印度女王”稱號;他在位期間,英國空前強大,經濟、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很大發展,尤其是殖民統治,使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第壹個是西班牙帝國),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如今,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和城市都以她的名字命名。多子多孫,嫁入歐洲各國王室,被譽為“歐洲祖母”。
所羅門王朝(今埃塞俄比亞)
左鐵托(在位時間1916至1930):
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壹的女王(官方稱謂“萬王女王”);1913父親孟尼利克二世去世,同父異母的兒子埃亞蘇五世繼承王位;1916年,埃亞蘇五世被廢,於是他成了王後,他的堂兄塔法裏·馬貢嫩親王為攝政王,被立為王儲;後來在改革還是保守的問題上與攝政王意見相左,暗中唆使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四月死於恐慌;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最後壹位皇帝海爾塞拉西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