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草莓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草莓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壹)繁殖方式

草莓的繁殖有匍匐莖繁殖、新莖分株繁殖、微繁殖和種子繁殖四種方式,前三種屬於無性繁殖,後代能夠與親代保持高度的遺傳壹致性,種子繁殖屬於有性繁殖,後代的變異很大,主要用於選育新品種。

1.匍匐莖繁殖

通過匍匐莖形成子株的繁殖方式是草莓生產上普遍采用的常規繁殖方法,優點是方法簡單、管理方便。每株普通草莓苗可以抽生出數條匍匐莖,每個生長季形成幾十株子苗,每667m每年可繁殖數萬株生產用苗。

2.新莖分株繁殖

草莓植株生長到秋季可發出數個新莖分枝,當每個新莖分枝具有4~5片葉而且有較多新根時即可分株移栽。方法是將草莓植株整墩挖出,剪掉衰老的根狀莖並將新莖分開,每株新莖苗要剪留良好的根系(下部有4~5條長4cm以上的新根),然後盡快定植。對於不易發生匍匐莖的草莓品種,種苗不足時可以利用新莖分株繁殖方法。

3.微繁殖

微繁殖也稱做離體繁殖,就是通過組織培養的手段進行繁殖。草莓微繁殖是將草莓微莖尖分生組織接種在適宜的培養基上,誘導出幼芽,在試管中通過腋芽萌發增殖,試管苗經過馴化後,移栽到溫室中,移栽成活的試管苗可以作為田間繁苗的母株。微繁殖的優點是:①可有效脫除草莓病毒,獲得脫毒原種苗;②繁殖周期短、速度快、節省土地、不受環境條件影響,可進行工廠化生產,利用壹個莖尖在壹年之內可以繁殖數千株脫毒原種苗,可以迅速推廣新品種;③試管苗的田間繁苗能力強;④用脫毒原種苗繁殖的生產苗比普通苗繁殖的生產苗生長旺盛,產量增加15%~30%。

(二)田間匍匐莖繁殖育苗

草莓的產量是由花序數、開花數、等級果率和果實大小等因素構成的,它與植株的營養狀態和根部的發育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生產苗質量的好壞決定產量的高低,因此,培育優質的生產苗是高產優質的基礎。

生產上壹些種植者在漿果采收後,將生產園計劃作繁殖的地塊進行隔行去行,空出位置,然後松土耙平,以利留下的植株抽生的匍匐莖紮根形成子苗。但是這種方式繁殖的子苗質量較差,繁殖量少。為了保證秧苗質量,應建立專門的草莓繁殖苗圃,具體方法如下:

1.母株選擇

選擇品種純正、健壯的脫毒原種苗、壹代苗或二代苗為繁殖生產苗的母株。

2.苗床準備

苗圃應選在地勢平坦、土質疏松、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塊上,最好是選擇沒栽過草莓的地帶繁苗。苗圃選好後,每667m施腐熟有機肥5000kg、過磷酸鈣30kg或磷酸二銨25kg。結合施基肥,深翻土地,使地面平整,土壤熟化。耕勻耙細後做成寬1.0~1.5m的平畦或高畦,畦埂要直,畦面要平,以便灌水。定植前土壤要適當沈實,以防澆水後幼苗深淺不壹或露根。

3.定植

春季日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時定植母株。如果畦面寬1m,將母株單行定植在畦中間,株距50~80cm;如果畦面寬1.5m,每畦栽2行,行距60~80cm。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定植時應該帶土坨,以確保成活率。

4.苗期管理

定植後澆壹遍透水,以後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成活後進行多次中耕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匍匐莖開始發生後,可以不再中耕,但應及時除去雜草。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莖,在母株定植成活後可噴施壹次赤黴素(GA),濃度為50mg/L。植株開始旺盛生長時,施壹次復合肥,可在植株兩側15~20cm處開溝施人。匍匐莖發生後,葉面噴施0.5%尿素壹次。

匍匐莖發出後,將其在母株四周均勻擺布,避免混交在壹起或疏密不均。當匍匐莖長至壹定長度出現子苗時,在生苗的節位處挖壹個小坑,培土壓莖,促進子苗生根。

見到花蕾立即去除,去除時間越早越好,以免消耗養分。去除花蕾是育苗的關鍵性措施,不可忽視。當新葉展開後,應及時去掉幹枯的老葉。在整個生長期,隨著新葉和匍匐莖的發生,下部葉片不斷衰老,應及時將老葉除去,防止老葉消耗營養,利於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在去除老葉的同時要及時人工除草。

除了上述管理工作之外,苗期還應註意防治蚜蟲、炭疽病、白粉病等病蟲害。

(三)假植育苗

假植育苗就是把匍匐莖子苗在栽植到生產田之前,先移栽到固定的場所進行壹段時間的培育。假植育苗的時期以定植前50d為宜。假植有利於花芽分化,而且秧苗大小均壹。

1.營養缽假植育苗

選取兩葉壹心以上的匍匐莖子苗,栽入直徑12cm或10cm的塑料營養缽中。基質為無病蟲害的肥沃表土,加入壹定比例的有機物料,以保持土質疏松,此外基質中還要加入優質腐熟農家肥20kg/m。將栽好苗的營養缽排列在架子上或苗床上,株距15cm。栽植後澆透水,第壹周必須遮蔭,定時噴水以保持濕潤,每天噴水2~3次,成活後,每天噴水1~2次。栽植15d後葉面噴施壹次0.3%尿素,以後每隔10d葉面噴施壹次復合肥。在花芽分化前,停止使用氮肥,只用磷、鉀肥,每隔7d追施壹次。及時摘除抽生的匍匐莖和枯葉、病葉,並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後期苗床上的營養缽苗要通過轉缽斷根,以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促成栽培最適合采用營養缽假植育苗,缽苗帶土定植後,不緩苗,生長發育快,結果早。

2.苗床假植育苗

苗床寬1.2m,每667m施腐熟有機肥3000kg。選擇具有三片展開葉的匍匐莖苗進行假植,株行距15cm×15cm。

適當遮蔭。栽後立即澆透水,並在3d內每天噴兩次水,以後見幹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栽植10d後葉面噴施壹次0.2%尿素,每隔10d噴施壹次磷、鉀肥。及時摘除抽生的匍匐莖和枯葉、病葉,並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8月下旬至9月初進行斷根處理。

(四)壯苗標準

具有四片以上展開葉,根莖粗度1.2cm以上,根系發達,苗重30g以上,頂花芽分化完成,無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