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化痰——多吃低脂優質蛋白質
在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率增加,天氣炎熱,人出汗較多,每100毫升汗液中含氮20 ~ 70毫克。如果飲食跟不上,極有可能造成負氮平衡,出現腰酸、頭暈等癥狀。因此,應適當增加雞蛋、牛奶、魚蝦、豆制品等低脂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脂肪的量應該是食用者可以接受的。適量的脂肪可以增加菜肴的風味,促進食欲,但脂肪過高會引起厭食。
技巧
涼拌和爆炒是最好的吃法。涼拌炒菜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蔬菜的營養價值。配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芥末,既能促進食欲、消化,又能抑菌、降血脂、調節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類和茄子類果蔬具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夏季食物的首選。
清熱解毒——涼性食物,適合夏季食用。
此外,在四種食物特性中,涼性食物更適合夏季選擇。因為涼性食物具有清熱解暑、降火解毒、降低體熱的作用。適合燥熱的人,壹般選在夏天。寒性食物有:谷類:薏苡仁;蔬菜:大白菜、蘆筍、茭白、蘆薈、蓮藕、苦瓜、絲瓜、黃瓜、冬瓜、綠豆芽等。水果:獼猴桃、火龍果、西瓜、梨、柿子、橙子、楊桃、哈密瓜、番茄;肉類:海鮮、鴨肉、紫菜;蛋豆:蛋清,綠豆。
宜在陰涼處食用,如蒸、煮、燉等。忌煎、炸、烤等。
感覺消化不良的時候,可以把花泡在牛奶裏做成茉莉花奶茶,味道比較黑,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炎熱的夏天來了,很多人食欲不振,消化不理想。因此,飯前喝點飲料或湯,可以解除飲水中樞興奮對攝食中樞的抑制。蔬菜湯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增進食欲。
夏天不想吃東西,吃完不容易消化,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等。這些都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條件對夏季高溫環境的應激反應。如果熱負荷超過了機體調節適應的極限,體內的熱量散積,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就會發生中暑。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飲食,即使外面烈日炎炎,我們也能過壹個健康涼爽的夏天。
寒濕傷胃——冷飲不宜低於10度。
冷飲的溫度不能低於10℃,太燙的飲料會增加出汗,但太冷對被加熱的身體是強烈的不良刺激。但很多人喜歡在飯前或飯後大量食用冷凍水果或啤酒等冷飲,不僅影響正常的進食,還會損傷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功能,因為寒濕結合對胃的傷害最大,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中暑”的風險。
技巧
喝冰是夏季炎熱的幫兇。冷飲通過胃的速度比正常食物快得多,越喝越渴。冷飲、啤酒等。都是披著“冰衣”的“火球”,所含的高熱量往往成為好身材的克星,酷暑的幫兇。
生津補消費——湯和茶飲料要“熱”
夏天大量出汗會導致血容量不足,血壓降低,從而增加中暑的風險。
因此,夏季宜多喝湯、飲料、茶。吃飯前喝點飲料或湯,可以緩解飲水中樞興奮引起的攝食中樞抑制。蔬菜湯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增進食欲。但喝冷飲不宜過多。溫茶通過放松汗腺,可降低體表溫度1 ~ 2℃,解暑效果遠勝冷茶。
技巧
飲料包括鹹飲料和非鹹飲料。前者如鹹白開水、鹹蘇打水、鹹茶,含鹽量應在0.1% ~ 0.2%,後者可以是白開水、檸檬酸水,也可以是酸梅糖漿、陳皮糖漿、山楂糖漿制成的飲料。後者具有飲用可口、解渴、加速熱適應的優點。
正確的飲酒習慣可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需要。有些人經常喝冰水,認為這是壹種錯誤的解渴方式。所以,學會如何在夏天正確喝水,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合理的喝水方式應該是將壹口水含在嘴裏,慢慢咽下幾次,這樣可以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有效緩解口渴的感覺。
最好喝溫水。
壹方面,冷飲的攝入會使胃腸粘膜突然受涼,使原本暢通的毛細血管收縮,使平滑肌痙攣,可能引起胃腸不適或絞痛甚至腹瀉。
相反,有些人喜歡喝開水。過熱的飲食會損傷食管黏膜,刺激黏膜增生,這已是醫學界的結論。
所以,飲用水的溫度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最適溫度為10-30攝氏度。
口渴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咕嚕咕嚕”地大口喝水。眾所周知,這種喝水方法對身體不好。少量、多次、慢飲是三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