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關家鄉風俗的名家文章1000字

有關家鄉風俗的名家文章1000字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壹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壹道綠壹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裏頭裝了香面,壹個壹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幹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壹尺來長的黃色、藍色 語文教材 課文《端午的鴨蛋》插圖

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麽?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壹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壹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裏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壹股黃煙,能冒好壹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壹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裏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壹筆虎”。還有壹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裏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壹個名目,不壹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壹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壹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妳們那裏出鹹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裏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裏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壹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壹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幹、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壹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壹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壹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壹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麽鹹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裏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壹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壹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壹個,鴨蛋有什麽可挑的呢?有!壹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壹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裏,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麽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麽時候孩子壹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壹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裏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裏,空頭的地方糊壹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裏壹閃壹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壹夜讀到天亮,這能行麽?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2家鄉的土圓樓,以它獨特的構造而聞名中外。

土圓樓是像古堡似的圓寨,按同心圓圖案,圈圈相套,外高內低,最大直徑70余米,壹般四五層,擁有三四百個房間,供七八十戶人家聚居。

我聽爸爸說,七十年代期間,美國人從衛星發回來的照片上發現,中國的閩西山區中,有壹群奇特的建築,從高空看下來,很像壹個個從天外飛來的“飛碟”,又像壹朵朵“蘑菇”。美國人大吃壹驚,以為是中國的秘密軍事基地。直到改革開放後,永定土圓樓成為旅遊熱點,美國人才知道是虛驚壹場。

永定土圓樓不但外形美觀,而且樓高墻厚,十分堅固。據說,從前有壹夥土匪想搶占壹座土圓樓,土樓裏的居民緊閉大門,堅守不出。土匪頭子惱羞成怒,叫手下的人用炸藥來炸上樓。結果,炸藥響過以後,土樓只缺了壹小塊墻。後來,這群土匪得知土樓有幾尺厚的內墻和外墻,只好灰溜溜地溜走了。如今,壹些土圓樓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了,這中間不知經受過多少次風雨的吹打,可它卻安然無恙。

土圓樓本身就是“春蘭空調”,冬暖夏涼。去年,有個英國遊客來參觀,晚上,他慕名住進了土圓樓的壹間房子,第二天直到太陽升起好高了才起床。壹出門,他就對導遊豎起大拇指,直叫:“ok! OK!” 導遊告訴大家,這個英國人說他昨天住了壹間世界上最舒適的客房,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家鄉的土圓樓已被遊人稱為“華夏壹絕,東方明珠”。我為家鄉的上圓樓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