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被稱為“新雅典”。位於意大利中部的阿諾河旁,這條河流貫穿整個城市,由七座橋梁連接,位於地中海利古裏亞海以西96公裏處。人口約45萬。
簡介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和繪畫的搖籃,但丁、波特拉和薄伽丘都誕生在這裏。但丁寫了《神曲》,完善了意大利語。意大利的語言發展是拉丁語,但口語與之脫節。普通人說當地的托斯卡納語。但丁降職官職,從此發奮圖強。正是他在托斯卡納寫下了神曲,後來成為意大利的標準語言。語言的普及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
薄伽丘寫出了《十日談》,影響深遠,人類文化是最高的升華。
佛羅倫薩大教堂位於市中心。有人稱它為世界第三大教堂。這是壹座哥特式建築,高度為106米。它的外部用綠色、白色和紅色的大理石裝飾,應用建築學和幾何學的原理設計建造。多摩教堂、喬托鐘樓和八角形的桑喬瓦尼洗禮堂都在壹個大廣場上,三個大建築形成壹個整體,顯得特別宏偉。
聖母院(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是翡翠大教堂(Duomo),明亮的大理石塊拼成幾何圖形,顯眼而壯觀;它的大穹頂和文藝復興大師喬托設計的鐘樓,給高聳的教堂帶來了更多的氣勢。百花聖母教堂,位於翡冷翠的中心,有壹個巨大的橙色穹頂,所以很容易辨認,遠遠的就能看到,幾乎成了翡冷翠的重要地標。
美麗的穹頂完成於1463。設計這個穹頂的Brunelleschi Reski在建造的時候沒有使用腳手架,他的技術是從羅馬萬神殿的穹頂上復制來的。驚奇是最好的形容詞。
此外,還有藝術史學家、畫家瓦薩裏畫的濕壁畫《最後的審判》,也是值得欣賞的傑作。然而這幅壁畫後來是由另壹位畫家祖卡裏完成的。高達91米的穹頂,內部有463級臺階,可以登上穹頂欣賞翠綠色的全景。
除了穹頂,主教堂的重要建築還包括鐘樓和聖喬瓦尼教堂。
百花聖母教堂完成的時間各不相同,洗禮堂是最古老的建築,其次是鐘樓,教堂的圓頂是較晚的部分。
面對大教堂,小廣場是聖喬瓦尼廣場(Piazza di San Giovanni),翡翠綠的守護者,通常是遊客的聚集地。
此外,在教堂的右手邊還有壹個廣場,叫做多摩廣場(Piazza di Duomo)。有壹些小販為遊客出售紀念品和繪畫攤位。主教堂周圍有豐富的美術館和購物市場,是翠綠色的精華區。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壹個城市,也是托斯卡納區的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的西麓盆地。佛羅倫薩是15、16世紀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工藝美術和紡織品聞名全歐洲。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世界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5-1871是意大利統壹王國的臨時首都。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檔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制等手工藝品也很有名。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米蘭三年展並稱為意大利三大藝術展。
英語佛羅倫薩,意大利語費倫澤,德語弗洛倫茨,先前譯為“費冷翠”。意大利語直譯為“花之城”,市花和象征是紫色的百合。位於亞平寧山脈中部,阿爾諾河谷,群山環繞。
簡介
佛羅倫薩是世界著名的藝術之都,歐洲文化中心,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歌劇的發源地,世界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它屬於意大利托斯卡納區,意大利的前首都,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是連接意大利北部和南部鐵路和公路網絡的交通樞紐。阿諾河穿過城市,有七座橋橫跨河岸。人口44.4萬(1982)。市區依然保持著古羅馬的格局。多中世紀建築藝術。這座城市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烏菲齊和皮蒂美術館世界聞名,世界第壹美術學院,世界最高美術機構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世界聞名,意大利繪畫的精髓都匯聚於此。文化中心,有大學,還有藝術、文學、科研院所和圖書館。
現代著名詩人徐誌摩的第壹個譯本《費冷翠》,遠比另壹個譯本《佛羅倫薩》更富有詩意和色彩,更符合這座古城的氣質。詩人自己寫了壹本書《壹夜翠綠》。後來,作家徐璐寫了《翠綠色的黃昏》,畫家黃永玉寫了《沿塞納河到翠綠色》,80後詩人寫了翻譯詩集《沿何康到翠綠色》,這些都是徐誌摩詩歌的壹脈相承。
/view/1758534.htm
/view/2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