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引力?
假的!這是為了避免另壹位學者胡克的指責而故意捏造的。
牛頓被蘋果砸中頭部,發現了萬有引力。這是我們童年熟悉的故事。事實上,牛頓對引力的發現是受到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的啟發。
1671年,胡克發表了壹篇關於地球年運動的論文,提出了三個假說,即天體引力、慣性運動、引力與距離的關系。1679年,虎克不僅在給牛頓的信中討論了自己假想的“平方反比定律”,還向牛頓建議了計算方向。後來牛頓根據胡克的想法,用自己發明的伽利略理論和微積分發現了牛頓第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並發表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壹書中。
萬有引力定律發表後,胡克認為牛頓抄襲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兩人關系惡化。1717年,牛頓在給壹位法國作家的信中,為了否定胡克的靈感,編造了蘋果落地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在牛頓去世前並未公之於眾。1727年,伏爾泰在《哲學交流》壹書中首次談到了蘋果樹與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關系。從此,此事廣為人知。
瓦特水壺
瓦特看到開水讓蓋子跳開就發明了蒸汽機嗎?
假的!他只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水燒開後水壺蓋子跳開的故事也深入人心。事實上,蒸汽動力的研發始於15世紀的達爾文。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於1688年建造了第壹臺帶有汽缸和活塞的簡單蒸汽機。此後,相關技術不斷完善。到1712,英國人紐科門發明了蒸汽機,可用於礦井排水和農田灌溉。
在這些前輩的基礎上,瓦特在蒸汽機上增加了冷凝器、雙動發動機、離心調速器、壓力表等裝置,從而擁有了完美的蒸汽機,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所以嚴格來說,瓦特只是蒸汽機的改進者,而不是發明家。
富蘭克林的風箏
富蘭克林在雷暴中放風箏測試閃電?
假的!沒有數據證明他做了這個實驗。
富蘭克林把鑰匙放在風箏裏,在雨中測試閃電。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富蘭克林只是在《賓夕法尼亞雜誌》上簡要描述了風箏實驗的設計,但從未說過他實際上做了這個實驗。曾經有人按照富蘭克林的設計做了壹個壹樣的風箏,但是這個風箏不會飛。
如果富蘭克林的設計被修改成讓壹只帶鑰匙的風箏在雷雨中飛翔,會發生什麽?研究表明,如果電流從風箏穿過人體,達到幾十甚至幾百千安培,風箏持有者就會停止呼吸,撕裂肌肉,甚至燒傷。顯然,如果富蘭克林真的做了這個實驗,他也難逃懲罰。
富蘭克林確實在電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不僅證明了人工電和閃電的同壹性,還發現了尖端放電現象,提出了“正電”和“負電”的概念以及電荷守恒定律。但這些成果都是基於當時已有的電學實驗。
愛迪生癡迷於做實驗,卻聾了,最後成了“發明之王”?
假的!依靠200多名專家組成的團隊。
課本上有很多關於愛迪生的故事。比如他小時候用身體孵蛋,做實驗時被指揮弄聾。需要註意的是,後壹個故事也是虛構的。真相是,曾經在火車上當報童的愛迪生,“上不了火車,列車員怕他掉到車輪下,把他拉了上來。”他覺得自己的耳朵好像突然被咬了壹下,然後就聾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空姐不小心撞了愛迪生,不僅無害,還救了他壹命。
愛迪生後來被稱為“發明之王”,因為他壹生有2000多項發明,在美國獲得1328項專利。其實這些發明不是愛迪生壹個人做的,是壹個團隊做的。愛迪生在1876建立了門洛帕克實驗室,招募了200多名專業人員。他們有的精通數學,有的擅長物理或化學,有的擅長畫畫。正是這些人的齊心協力,才有了愛迪生名下的發明,彌補了他只上過三個月學的知識缺陷。
愛因斯坦的童年
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
假的!12歲的人自學平面幾何。到了中學,“數理化水平遠遠超過學校的要求。”
愛因斯坦經常被“公民主體”引用為同胞。課本上曾經說過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成績不好,不被老師喜歡。事實上,由於家庭教育,愛因斯坦早在12歲時就自學了平面幾何。後來到了中學,他的“數學和物理水平遠遠超過了學校的要求”。在蘇黎世工業大學“數理師範系”期間,愛因斯坦不僅在課堂上接受了正規的數理教育,課後還做了大量的閱讀和實驗,擴大了知識面。愛因斯坦於1905年獲得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於1909年成為這所大學的教授。
從1901,22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壹篇論文並從毛細現象中得出結論,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學術界的關註。1905是愛因斯坦的“奇跡年”。壹年之內,他在最權威的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6篇論文,其中提出了運動物體電動力學的狹義相對論。十年後,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並在1916中得出結論“當壹個機械系統發生變化時,必然會發出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如今,愛因斯坦的大部分理論都得到了實驗的證實。
當壹個蘋果被砸碎時,它發現了重力,當水壺的蓋子跳開時,它發明了蒸汽機。只要努力,就能成為發明之王。這些“科學家的故事”糅合在壹起,構建了整整壹代甚至幾代人的“科學觀”。這種“科學觀”不過是壹種變相的“庸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