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國槐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是道路、景區等園林綠化中的彩葉樹種之壹。國槐不僅具有四季景觀的觀賞價值,而且由於其生態特性,與其他樹種混種時,還能提高種群的穩定性,起到良好的造景作用。
在景觀配置上,既可作為主栽樹種,也可作為混交樹種,適用於獨栽、叢植、群植等多種方式具有種植效果的景觀配置。在湖岸堤上,搭配垂柳、重陽樹、烏桕、樟樹、楓樹、桃樹等花木,使湖光倒影更加絢麗。
植物
國槐壹般采用國槐作砧木嫁接繁殖:第壹年春季播種國槐作砧木,每667平方米留苗5000 ~ 6000株。當國槐幼苗長到0.5米高時,國槐幼苗進行嫁接,具體標準視國槐接穗枝條粗細而定。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嫁接,春末早嫁接成活率最高,“T”型芽接成活率達98%以上。
以國槐為砧木,春季發芽前采用芽接或劈接,發芽後采用鋸齒形芽接、袋接或皮接。初夏,小滿前後用了10天(濟南地區)。如果嫁接技術熟練,以上方法成活率可達90%左右。槐樹的根段可以通過切根繁殖。
嫁接法
壹、砧木的選擇及嫁接方法砧木可以是根頸直徑為0.5 ~ 1cm的壹年生苗,也可以是DBH為3 ~ 5cm的多年生苗。但對於不同的砧木,應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
國槐的生長速度比國槐快,嫁接處容易形成“小頭大腳”現象。以多年生苗為砧木,采用高位枝接法,成型快,出圃短。但很多接穗是在同壹節拼接在壹起的,枝條張開角度小,容易造成頸縮,接頭不牢,易受風害。此外,這類幼苗的整形、更新和復壯受到限制,樹幹和上部枝條的顏色也不統壹。以壹年生苗為砧木,在根頸以上10 cm處進行芽接。雖然形成時間長,也有“小頭大腳”等缺點,但在樹幹表皮完全木栓化之前,整株顏色壹致,觀賞價值好。而且抗風能力強,塑形、更新、復壯的靈活性大。如果移栽時砧木頸和嫁接部分壹起埋在地裏,既美觀又不影響幼苗生長,還能起到固定幼苗的作用。因此,從長遠來看,用壹年生砧木進行底芽嫁接的方法更有優勢。
二、嫁接時間國槐嫁接的時間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苗木規格要求和生產批次安排;
2.當地砧木和接穗生長的物候期;
3.避免災難性氣候;
4.嫁接方式不同。
以黃河中下遊為例。每年3、4月份,接穗滿芽,即將發芽但未發芽時,可用壹年生砧木進行底芽。接穗摘下來就用,芽接用帶木質部的芽眼進行。未使用的接穗應及時存放在陰涼通風處,用濕沙覆蓋備用。5月下旬至6、7月份,樹液流動旺盛,易剝皮,宜采用T形法進行芽接,即“熱粘”法。8月份芽接成活後,由於生長期短,可“悶芽”越冬至第二年。第二年,在芽萌發前,剪去上部砧木進行正常管理。嫁接可在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關鍵是提前收獲和儲存接穗。但如果存放時間過長,接穗的活力就變弱,所以分支嫁接宜早不宜遲。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求接穗枝條健壯,無病蟲害,嫁接操作要避開雨天,防止雨水滲入影響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