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秋土豆的種植時間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湖北等省區壹年種植2季馬鈴薯。其中山東、河北等中原壹帶2、3月份播種春薯,6-7月收獲;8月播種秋薯,10底-11月初收獲。
山東秋土豆的種植 方法
1、選用良種
適於秋播的馬鈴薯,要求在秋末冬初的氣候條件下能夠形成豐滿的營養器官。因此,壹定要選擇適宜秋播的馬鈴薯品種,如克新3號和4號、東農303、新芋4號、中薯3號、中薯4號、懷薯6號等。這些品種具有休眠期短、早熟、豐產、抗倒、適應性強、薯塊整齊、皮薄、芽眼小等優點,是品質優的食用品種。
2、種薯處理
秋季播種時,壹般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爛種,應整薯播種。最好選用50克左右的薯塊作種薯,播前壹周將種薯放入每升含量5毫克的赤黴素溶液中,浸泡5分鐘,撈出後放在沙床上催芽,芽2厘米長時取出,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綠化,2~3天後播種。
3、適時播種
秋馬鈴薯從播種到成熟收獲,需要65天以上的生育期。馬鈴薯性喜涼爽,生育期適宜的氣溫為16~20℃,秋馬鈴薯要避開高溫,壹般在 處暑 後、 秋分 前播種,即在8月底至9月初播種。播種時最好抓住降雨前後,如果幹旱無雨則要在播種溝內用稀薄糞水淋濕抗旱,以促種薯發芽生長。
4、施足底肥
秋馬鈴薯要註重施好底肥,壹般每畝施用豬牛糞和土雜肥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施於溝(穴)內作基肥。出苗後結合中耕,每畝用尿素10~15公斤兌水淋蔸作追肥。播種時如果遇上秋旱,除播種前用稀薄糞水淋濕溝(穴)外,播種後每隔3~4天要連續抗旱2~3次,並宜在陰天或晴天的徬晚進行急灌急排溝灌方式,以免引起爛種缺蔸。苗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培蔸,以利馬鈴薯根條發育和塊根形成。
5、田間管理
播種後約15天,幼苗在土中生長約3厘米時,就要松土除草,以保證氧氣供應促使澱粉轉化為糖,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顯行到開花約35天左右,其間需松土除草兩次。蕾花期開溝培土,壟高20厘米,當苗高10~15厘米時追施壹次速效氮肥,促進發蔸。結薯期最好再葉面噴施壹次磷酸二氫鉀液肥。封行後還要進行人工除草1~2次,同時除去旁枝,集中養分供薯塊生長。
6、防止徒長
在肥足多雨年份,馬鈴薯生長中後期要註意防止徒長,徒長對地下薯塊膨大,爭取高產不利,應采取 措施 ,抑制徒長。使用的抑制劑主要有多效唑、矮壯素等。對這類徒長苗應在馬鈴薯現蕾到花期,每畝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80克,兌水30~50公斤,或用每公斤含量為1~6毫克的矮壯素溶液,進行葉面噴施,隔7~10天噴壹次,連噴2次,對徒長苗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利於提高大薯率,增加產量。
7、防治病蟲
秋馬鈴薯主要病蟲害有晚疫病、蟎類及地下害蟲。9月中下旬,每畝用2%的米樂爾2公斤,防治地下害蟲;用瑞毒黴、雷多米爾或金雷米多爾、殺毒礬等防治晚疫病。發生蟎類害蟲時,可用克蟎特防治。以後每隔7~10天噴藥壹次,連噴2~3次,並及時拔除病株。
山東秋土豆的種植要點
壹、選用早熟品種。秋馬鈴薯的生育期短,生長的時間不長,壹定要選擇適宜秋季種植的早熟、休眠期較短的品種,如中薯三號、費烏瑞它、東農303、克新四號、早大白、鄭薯六號等早熟品種。
二、播前浸種催芽。催芽處理,是秋馬鈴薯生產成敗的關鍵。秋播馬鈴薯用種,最好是采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種為好,這樣可以避免播種時遇高溫多雨天氣大薯切塊後消毒不嚴造成大量爛薯。
催芽方法:壹般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黴素溶液,浸種20~30分鐘;切塊催芽用5~10ppm赤黴素(九二0)溶液浸種15分鐘。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對薯塊消毒,晾幹催芽。浸種時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內或網袋中,再放入藥液浸泡即可。浸泡後將種薯撈出放在沙床(床寬100厘米,沙土的厚度為5厘米)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厘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待芽長至2厘米左右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後選擇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種。
註意:浸種催芽時,要嚴格配制赤黴素溶液的濃度。赤黴素溶液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種時間可選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8月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所以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以利出苗。壹般種植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畝用種量150~180公斤,寬行窄株有利於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莖芽朝下,蓋土厚度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進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晝夜溫差,有利優質高產。
四、科學配方增施鉀肥。施足底肥。壹般每畝施1000~1500公斤優質有機肥,同時施入馬鈴薯專用復合肥(9:9:7)60~80公斤,或45%硫酸鉀復合肥,開溝條施覆土。特別要註意多施鉀肥,施鉀肥時,以施硫酸鉀為好,切忌施氯化鉀。
五、加強田間管理。
1、抗旱排澇。秋馬鈴薯地塊壹定要能排能灌,播種後如遇連續高溫、幹旱天氣,可用稻草或麥草等覆蓋畦面,以降低土溫,及時灌水,促進發芽;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避免爛種、爛苗。
2、適量追肥。出苗後結合中耕松土,畝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進幼苗快長;中後期用磷酸二氫鉀加塊根膨大素進行葉面噴施1~2次。
3、中耕培壟。齊苗後到現蕾封壟前,中耕松土2~3次,防除雜草,破板結,培厚壟,為馬鈴薯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疏松條件,以利於提高結薯率和薯塊質量。
六、防治病蟲害。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和蚜蟲。
晚疫病防治:在秋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內,要防治三次。防治藥劑,以幾種不同藥劑交替使用的防效較好,第壹次在馬鈴薯團棵期,用52.2%抑快凈防治,第二次在馬鈴薯初花期用72%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8.75%銀法利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