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位於茂興湖畔,是金代江州城的遺址。它位於古龍鎮北部,是嫩江左岸的壹個二級臺地。遺址位於西端制高點青山頭,海拔160米。平臺頂部平坦,開墾而成,南北寬600米。從青山頭西端往東,1.5公裏,壹路上經常能看到古陶器碎片,尤其是在站臺邊緣。西坡從北到南有四條水溝。除了最南邊的,在溝壁和溝底都能看到手工制作的陶片。陶器以泥質或細沙黃褐色、紅褐色陶器為主,也有少量帶砂的黃褐色陶器。溫度壹般較高,陶色純正,質地堅硬。有壺、碗、杯、碗等。口緣奢,直而收斂,唇尖,方而圓,耳為環狀乳突鈕,底平,假三足。紋飾中有許多素面,有的是打磨過的,有的是紅陶,篦點幾何圖案,鋸齒附加堆紋,細繩紋。該遺址與白金寶文化明顯壹致,屬於青銅時代文化遺址。
著名的“少勝多戰,進軍何典”之戰,古今中外都發生在這裏。據史料記載,遼代天慶四年十壹月底(114),金太祖阿古從寧江州(今吉林雲浮縣舊址)出發,攻打遼城,大敗遼兵十萬。至今大青山上白骨多,煙痕猶存。站在大青山上,放眼望去,茂興湖水天壹色,可以看到無限風光。湖裏的鳥兒起起落落,樂趣無窮。
大廟西北約20華裏是塔石海古城和杭關遺址。塔石海古城是遼朝北府兵宰相小的故鄉。小的女兒,就是我們經常在小說中聽到的了。孝的孫女菩薩哥被聖宗選為皇後。他的名字石海的由來,生動地記錄了皇後的生與死,榮辱與血淚。
同和十五年(998)三月,聖宗在復春(遼代狩獵活動)中,在北府兵宰相小家中,與堂弟菩薩相會。那時候菩薩才十二歲。由於才華出眾,容貌出眾,聖宗皇帝選擇了表進宮。同合十九年(1001),菩薩哥年滿16歲,被冊封為仁德皇後。與欒同駕二十余載,深得聖宗寵愛。不幸的是,我的兩個兒子都早逝了。當時,皇宮裏有壹位名叫小的妃子。雖然她很漂亮,但她很奸詐。她生了壹個兒子,被仁德皇後收養,對她的愛遠遠超過了自己。這就是後來的興宗皇帝。太平十年(1031)六月,聖宗病重,死後由興宗繼位。此時,蕭強得意忘形,自立為皇太後,對政治心生敬畏。當時天下大亂,小玉瑾趁機誣陷仁德皇後參與謀反。當時的興宗皇帝不相信。然而,小金揚害怕仁德皇後會影響她的威望和地位。固執地讓仁德皇後離開皇宮。興宗皇帝對母親的糾纏無可奈何,只好讓仁德皇後遷回老家。臨走時,興宗親自送他到城外,含淚與仁德皇後告別。仁德皇後走後,小金揚為了消除後患,秘密派人殺死了仁德皇後。仁德皇後剛剛踏上故土,前來追殺她的軍官也趕到了。就這樣,仁德皇後在故土被漢奸害了。此後,人們把仁德皇後的故鄉春圖稱為“賀韓石墨海”,滿語意為太子殺死皇後的地方。久而久之,人們逐漸把“塔石海”稱為塔石海,原意不全。現在,塔石海古城墻遺址依然存在。
龍虎臺,距離大廟約20公裏的古城村,是遼朝的皇宮。古代稱之為“少陽川遊於地”。每年春天,遼朝的皇帝們都要到這裏來“撈壹碗春水”,也就是釣魚打獵,召集北方部落的酋長們商議政治。自遼代中期開始,成為固定制度。每當“春季博納”舉行時,都會舉行“頭魚宴”或“頭鵝宴”,由皇帝抓到的第壹條魚和第壹只天鵝舉行。宮殿以西數百米處,有壹塊形狀奇特的巨石。有人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據歷史學家考證,它是遼道宗(耶律弘基)陵墓石碑的底座,名為“鬼降”。道宗皇帝在此行中突發疾病去世,葬於此。他在秋天和晚上搬家了,留下了這個東西。
古今中外著名的“以少勝多,進軍何典”戰役就發生在這裏。據史料記載,遼代天慶四年十壹月底(114),金太祖阿古從寧江州(今吉林扶余縣舊址)出發,攻打遼城,擊潰遼兵十萬。至今大青山上白骨多,煙痕猶存。站在大青山上,放眼望去,茂興湖水天壹色,可以看到無限風光。湖裏的鳥兒起起落落,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