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揭秘:國宴吃什麽?

揭秘:國宴吃什麽?

國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壹場神秘的宴會。高官見面,原本簡單的餐飲被賦予了各種含義。程如明從1954開始在毛澤東做全職廚師。後來作為中南海的廚師長,也服務過幾代領導。在這位“紅墻大廚”看來,* * *國宴60年的發展歷程,也是國家發展變化的壹個側面佐證。

這是毛主席9月24日在武漢東湖賈赦為蒙哥馬利元帥舉行的1961宴會的菜單。那天毛主席接見蒙哥馬利,原計劃談幾十分鐘,主要討論軍事問題。但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和蒙哥馬利聊了很久,所以他決定暫時留在蒙哥馬利吃午飯。

程汝明當時被告知“主席中午高規格請外賓吃飯”。

“我爺爺說,他馬上想到了西餐。但是那天廚房裏準備的西餐材料很少。他想了想,覺得渤海灣的特色大蝦不錯,西方人又喜歡奶酪,於是靈機壹動,發明了壹道新菜。”

據劉健介紹,程如明將腌制好的大蝦切成玻璃紙般薄的片,中間卷上奶酪,用雞蛋、面粉、面包屑包裹,然後放入鍋中油炸。這道菜的難點在於不能把蝦肉弄碎,所以很刀工。壹旦蝦肉碎了,炸的時候奶酪出來了,那就是失敗。

如果做好了,那麽這道菜就是外嫩裏嫩。吃的時候,把蝦切開,蘸著出來的奶酪吃,其實是壹道很享受的菜。

“那壹年蒙哥馬利元帥已經74歲了,但是那天他幾乎沒有食物了。午宴後,蒙哥馬利對毛主席說,‘謝謝您,毛主席。我好久沒吃過這麽飽的飯了。妳的食物太好吃了。毛主席聽了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那天的談話不僅使蒙哥馬利認同了毛主席的軍事思想,而且對中國人做的菜也有了好感。當時,在我們與英國建交之前,蒙哥馬利對中國的態度肯定會對兩國關系產生影響。"

當時,毛主席認為這道菜不是我們廚師做的,所以他特意讓護士長吳旭君到廚房裏去打聽。毛主席得知真的出自程老之後,豎起大拇指說:“程師傅技術好。”因為這道菜是為元帥做的,所以後來被命名為元帥蝦。

“事實上,這些年來國宴的變化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我們國家的發展軌跡。”劉指著程汝明和的照片說。

毛主席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很少有地方能吃到西餐,國宴西餐菜式也不多,這跟領導人的喜好和國家政治有很大關系。所以當時程汝明創作了很多中西合璧的菜式。直到改革開放之初的80年代,西餐在中國還很少見。

據程如明介紹,當時北京機場每天都有壹架從法國來的飛機運送上好的牛排食材,只接了兩輛車,壹輛是美心,壹輛是中南海。

“但鄧小平的許多領導人都在國外生活過,思想開放,對西餐有很高的接受度。例如,鄧小平想要他的牛排五分熟。而且我們對外開放的時候,接待的外賓越來越多,所以也需要引進更多的西餐。”

此時國宴開始與國際接軌。經過研究,大家認為國宴不僅是壹種禮儀,而且保證大家吃飽,也比較衛生,可行。從此,我們的國宴開始采用分餐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獨食”。

“這無疑是國宴本身的壹種進步,但同時也能更好地反映我們國家的發展變化。”

“說起國宴,沒什麽神秘的,只是規格高,禮儀重。”國宴主廚、釣魚臺國賓館副總廚王紅發在接受采訪時說。

國宴的菜肴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地方菜系,以淮揚菜為主,經過幾代廚師的精心整理、改良和提煉,如少辣、麻辣、油膩的川菜。各種菜系都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食譜壹般都是清淡素食。

壹個國家最高規格的宴席,除了菜品之外,在原料和用料上也不能掉以輕心。

王紅發表示,所有原材料都來自固定渠道,並采用嚴格的標準。比如蔬菜都是有機蔬菜,不能添加任何化肥,避免有害物質的傷害。烹飪所需原料的部位也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水煮白菜”。這道菜壹般只選三寸半高,綠葉厚的白菜,要去掉梗才能讓它的三葉嫩。

此外,所有國宴的材料都必須從產地精挑細選。如燕窩,非泰國官燕不需要;魚翅,不是南海產的壹組翅,不能上;金絲小棗只有樂陵才有。

“因為是國宴,這些材料要定做,這樣才能好吃。”

這些廚師來自全國各地。除了政治素質高之外,還要“有根底、有教養”,要經過政審,文化素質要求高。除了學習各國的風俗文化,還要做全國各地的名菜。根據不同的客戶,因人而異,因客戶而異。

“做菜首先要搞清楚什麽不能端上來。不同國家的文化、宗教、信仰不同,飲食上的禁忌也不同。而且國宴的廚師也不是壹碗湯壹桌菜那麽簡單。需要考慮民族關系、地域特色、飲食習慣、興趣愛好、宴會形式等諸多問題。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國家政治大局。”因此,王紅發說,廚師應該具有全面的素質,不僅要有高超的烹飪技術,還要有豐富的食品知識,並了解各國的飲食習慣和禁忌。

比如菜品中不能出現到訪國的國旗和logo不含雞爪、內臟等成分;不能有違反到訪國宗教信仰的禁忌食物。比如印度人視牛為聖物,牛排就不能出現在餐桌上。英國人視山羊和孔雀為不祥之物,所以它們不能出現在食雕的雕塑中。法國人不喜歡菊花等等。國宴主廚堪稱“百國大使”,應該對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了如指掌。

國宴的烹飪非常精細,有燉、烤、煮、蒸、炸、滑、燉、煎、烤。此外,近年來還借鑒和吸收了西餐的烹飪手法,使烹飪方法更加多樣化。廚師在制作菜譜時,要盡可能充分了解中外客人的生活習慣和禁忌、口味愛好、年齡和身體狀況;考慮季節、氣候、食品原料、營養等因素,夏季以清淡為主,冬季以滋補為主。

程如明說,火候上看似細微的差異,如用火煸炒、用文火慢燉、用蠟火輕燒,都會產生不同的風味,需要廚師反復實驗和總結。

“很多菜都是那兩秒燉的最好,錯過了就完全不是壹個味道了。”

據報道,美國總統布什和裏根都喜愛的“佛跳墻”至少要持續燃燒三天三夜。現在有了電氣化的炊具和新的流程管理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了,但壹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並沒有改變。